山东省沂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系统谋划、整体搭建,探索创新“四链赋能”举措,聚力筑牢“入口链”、深耕“培育链”、拧紧“管理链”、建强“使用链”,着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激情、有情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治理骨干队伍。
扩增储优、筑牢“入口链”
破解结构不优难题
锻造“硬核”队伍,基础在选优配强。沂水县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人”的标准,通过“三个一批”,把政治素质好、年龄结构优、学历层次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工作者队伍。
建制优化“选”一批。为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沂水县制定社区“两委”成员选任程序,按照每个社区5~9名的配备标准,2020年以来共选任社区“两委”成员216名。
因需择优“招”一批。突出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沂水县注重从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中选拔社区工作者,连续5年共招录285名,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网格管理“转”一批。沂水县从符合条件的专职网格员中按程序转隶,推动“两员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目前,沂水县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01人。
精研提能、深耕“培育链”
破解能力不强难题
锻造“硬核”队伍,核心在能力提升。面对社区治理的新情况新任务,沂水县突出实训实战实用,创新“专职+全科”“专业+名师”培养模式,加快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一专多能”向“综合全能”转变。
“传帮带”,推动“新兵”变“精兵”。沂水县落实“导师帮带”制,建立县镇两级100人的“导师帮带”资源库,围绕思想、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根据导师特长及帮带对象需求,分类制定帮带方案,注重在社区现场提高矛盾排查化解、应急突发处置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通过“定向帮带”“青蓝结对”,实现靶向培养促成长、一线指导提能力。
“全科+全能”,推动“一岗专”变“全岗通”。沂水县建成社区教育学院1处、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10处,筹建社会工作赋能中心,每年举办初任培训、骨干培训、“头雁”培训、专题培训等班型,通过“理论+实操”“课堂+现场”“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常态化、全方位提升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搭建书记论坛、“智汇”社区论坛、社区工作者“业务大讲堂”等活动平台,开展多岗位、跨领域“全科”培训,助力社区(村)推行“一窗受理、全科通办”服务机制。
“链式成长”,推动“职业”变“事业”。沂水县实施“链式成长”计划,打通“社区工作者―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长渠道。2024年以来,全县共有10名社区工作者经公开选拔成为小区党支部书记,5名社区工作者补选为社区“两委”成员。落实定向考公考编政策,2024年共有18名社区工作者考录为公务员、事业编人员。
宽严并济、扣紧“管理链”
破解管理不细难题
锻造“硬核”队伍,突破在制度管理。沂水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后印发社区工作者“521全域共培”能力提升工程、“优培严管”行动方案等十余项制度文件,全链条、系统性串联起社区工作者培养全过程。
自我管理激活力。沂水县探索“班务制”自我管理模式,将社区专职工作者划分为10个学习互助小组,采取“小组制”“组长负责制”,每月开展轮值活动,在互学中提升自我管理、创新创造等能力。
考核考评促实干。沂水县制定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占主要权重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一人一档”建立履职档案,年初定岗位目标,日常加强跟踪管理,年底开展考核评议,评选“幸福家园好书记”和“最美社区工作者”,实现“以考促进、以评促干”。
强化激励增动力。沂水县严格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开展社区工作者“健康体检”关心、“孩童照看”贴心、“联谊交友”爱心、“情绪纾解”顺心和“四季关怀”暖心“五心关爱”专项行动,在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走访慰问,让社区工作者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动态调整塑作风。沂水县建立社区工作者动态退出机制,明确7种动态退出情形,2024年以来,有两名社区工作者因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
压实担子、建强“使用链”
破解成效不高难题
锻造“硬核”队伍,关键在作用发挥。沂水县通过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开展规范社区(村)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加快制定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让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社区治理、为民服务上。
“扎根式”定岗,精细服务暖民心。沂水县制定《沂水县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定岗网格”管理暂行办法》,编制网格事项责任清单,制作定岗网格服务手册、“明白卡”,推动社区工作者沉在网格、干在网格,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沂水县沂城街道北坛社区开展“寒暑假托管班”公益项目,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照看孩子的同时辅导作业、开设特色课堂,受到了居民一致欢迎。
“项目化”运行,专业服务提质效。沂水县聚焦“热线·首发”、新就业群体融入、重点小区整治等工作,建立“1+3+N”项目治理体系,即采取“揭榜”攻坚模式,指导每个社区每年确定1件党组织书记突破项目、3件以上“幸福有感”民生实事项目、N件社区工作者领办服务项目。2024年,全县完成党组织书记突破项目39个、“幸福感”民生实事128件,推出社区工作者领办服务项目175个,以治理项目化推动服务居民可视化、幸福指数具象化。
“融合式”发展,联动服务聚合力。沂水县激励社区工作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社区党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等组建多元化社区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点单式”志愿服务。2024年以来,沂水县累计开展“同心大集”活动240余场次,培育出“蓝骑士”、流动幸福食堂志愿服务队等多支优秀志愿服务队伍。
(作者系中共沂水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