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永胜乡永胜村,曾经是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后进村”,村集体收入主要依赖资源发包,增收渠道单一。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永胜村成功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夯实组织基础。2020年,村“两委”换届后,永胜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核心任务,通过选树村级带头人,吸引在外经商的陈永朋回乡并担任永胜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党总支抓学习、建制度、改作风、担责任,逐步将党组织打造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永胜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的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陈永朋带领村“两委”成员深入研究,瞄准玉米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外出考察学习回村后,永胜村引进先进的团队开展专业的管理和营销,成功将传统玉米种植转型为高附加值的玉米面条产业。这一过程中,党组织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推动了村级产业转型升级。
基层治理:干群联动,共建共享
干群联动,激发内生动力。永胜村坚持党建与产业两手抓,动员广大干部与群众共同参与村庄建设,营造齐抓共管、连心共建的良好氛围。通过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群策群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玉米面条加工项目中,村干部与群众共同想办法、谋销路,齐心协力促发展,形成了干群联动的良好局面。
规范管理,提升治理效能。为规范村级企业管理,永胜村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公开企业收支情况,接受村民监督。2023年起,村党总支聘请专业管理团队负责企业日常运营,推动生产规模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增强了村民对村集体的信任感。
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永胜村依托本地玉米种植优势,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注册成立胜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起玉米面条加工厂,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将普通的玉米面加工成面条,经过特殊工艺研磨和配方调整,产品口感顺滑且韧劲十足,成功实现附加值翻倍。通过与村民签订收购订单,引导村民种植优质玉米,带动村民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注册“涌胜村”商标,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实现了村集体与企业的双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多元化发展,拓宽经营领域。在玉米面条产业的基础上,永胜村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吸纳农村巧妇能手,开发豆包、芥菜咸菜等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做强“永胜村品牌”。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思路,实现销售渠道全覆盖,线上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线下通过社区团购、餐饮定制等渠道,产品直达终端消费者,增强市场渗透力,实现全国范围内销售,2024年永胜村农产品销售额达1800万元。
电商赋能:开辟乡村共富新渠道
电商营销,打破地域限制。永胜村党总支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确定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电商营销”的工作模式,将村级产业与电商直播相融合,积极联系本地及外地“网红”带货,村干部也走进直播间,推销永胜村的各类农产品。快手网红“小阿志”是土生土长的永胜乡人,在永胜村党总支的号召下,回乡建起了直播基地,借助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台,打破地域限制销售永胜村的玉米面条。2024年,“涌胜村”牌玉米面条日出单4000单以上,月销售额突破220万元。
村民同受益,共享发展成果。永胜村党总支千方百计带领村民共同富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通过直播带货,玉米面条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网红”产品,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月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村民郭长贺因身体残疾,就业十分困难,加之父母体弱多病,家庭收入主要靠妻子外出打工。为解决其实际困难,村党总支将他们夫妻俩安排到玉米面条加工厂工作,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每月可收入6000余元,家庭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永胜村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产业发展,成功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产业链的延伸与多元化发展,干群联动的基层治理模式,以及电商赋能的新渠道,共同构成了永胜村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
(本文由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