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阴县

“凤堰共声”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陕西省汉阴县地处安康市以西40公里处,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凤堰梯田”所在地。近年来,汉阴县以村级议事协商为抓手,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推出“凤堰共声”议事协商品牌,探索“两说一商”等村民议事协商形式,不断激发村民说事、议事、定事、评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在全县10个镇全面落实村级议事协商政策,先期选取3个镇、50个村(社区)进行重点培育,力争5月底达效,形成先行经验,年底前实现全县复制推广。

高位谋划聚共识

被确定为全省村级议事协商整体推进县后,汉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县村级议事协商工作,以县委办公室名义印发《汉阴县村级议事协商整体推进试点县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将县级四大班子和常委单位全部纳入村级议事协商指导单位,安排县级领导联镇包村指导推进、社会工作部领导分片包抓、镇领导联村、县级部门和镇干部包村、村(社区)具体落实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县各镇巡回开展专题培训,为全县160个村(社区)发放《陕西省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南》、统一印制议事协商会议记录本和议事信息员工作日志,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工作流程,形成了县统筹、镇督导、村落实、全民参与“共识、共商、共办、共评”的良好氛围。

群策群力促共商

县、镇两级统一建立由党委书记为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工作,发挥村级党组织在议事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按照“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目录章程、全面宣传动员、明确人才库、开展议事协商、归纳总结推广”六个步骤,细化县、镇、村三级责任,建立任务、责任“两项清单”,有序推进。建立由村级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1+5+X”议事协商主体,建立议事协商人才库,推动议事协商参与广泛、过程民主、务实有效。全县建立“群众说事室”188个,县、镇、村干部轮流在“群众说事室”宣传政策、听取意见、疏导情绪、化解积怨、解决问题;县镇村包联干部定期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困难,现场答复,限期解决,做到“话明气散”。引导广大群众利用互联网、微信群和数字汉阴等平台,说诉求、说困难、说建议、说心声,让在外群众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有渠道、能发声;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村“两委”成员、“321”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等议事队伍人熟、地熟、情况熟、政策清、水平高等优势,通过入户走访、线上征集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把选择权、话语权交给群众,不断激发议事协商活力。

多方联动抓共办

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质效”闭环体系,将人民建议征集、矛盾纠纷化解、新兴领域党建等与村级议事协商融合贯通,全面融入“三线两化一平台”(“三线”,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两化”,指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一平台”,指构建高效治理平台)基层治理体系。将议事结果建立项目库,分门别类对接县级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统筹使用各类项目资金和乡村治理经费,保障议定事项能够得到落实。城关镇三元村先后召开村民议事协商会10余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商议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讨论确定了全村乡村振兴项目库,申报280余万元项目资金,获得县农业农村局和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目前村里装上了400余盏路灯,铺设了8.2公里沥青路,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创新机制重共评

制定《汉阴县村级议事协商整体推进试点县实施评价标准》,明确五大类23项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规范化、程序化、可量化。健全成效评价、积分奖励、定期研判三项制度,建立镇和村(社区)自评自验、县级复核、市级抽查的三级评价体系,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激励机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对居民群众参与议事协商、网格服务进行量化积分,积分可在爱心超市、道德银行兑换生活用品。创新推行群众及“两代表一委员”监督落实机制,对于议定事项按照权属层级跟踪落实,有效解决“议后怎么办”“做出了什么效果”“群众是否满意”等问题,确保议事协商取得实效。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下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工作闭环,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独具汉阴特色的“凤堰共声”村级议事协商品牌。

汉阴县广泛开展村级议事协商活动,群众的想法意见有了倾诉之处,困难问题有了解决办法,气更顺了、心更齐了、劲更足了,使乡村治理不再是基层干部的“独角戏”,而是干群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切实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抓好村级议事协商政策落实,村级组织公信力得到全面加强,基层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本文由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