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党工委紧紧抓住社区这一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前沿阵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持续擦亮“聚邻里”党建品牌,共绘幸福生活同心圆。
深化“一核统领”
以党建红凝聚“亲邻”合力
纵向贯通,打造“红色服务圈”。自由路街道推动社区党组织向小区、楼道、网格延伸,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形成了以7个社区党委为“圆心”、以105个网格党支部为“半径”、以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541个“党员中心户”为“周长”的红色服务圈,成为居民群众家门口的主心骨。
横向联通,形成“组织联动圈”。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成立社区联合党委,每月召开会议,进一步开发辖区资源,与需求对接,形成小而精的服务项目,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形成联动。同时,自由路街道党工委聚焦辖区居民需求,用心打造“全龄友好”社区新场景。
力量融通,搭建“共建联议圈”。整合辖区市场监督、执法等职能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卫生服务站等特色服务力量,邀请党员、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建立67个小区邻里综合党支部(党总支)。依托《自由路街道社区议事协商工作手册》,参与小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探索“共建联议”的治理新模式,加强社区服务力量下沉、内容和项目统筹,提升基层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居民诉求“就地管”。
实施“三个行动”
以品质优升级“亲邻”服务
提质赋能,激活阵地。在原有“党群服务中心—党群驿站—‘一米阳光’邻里屋—物业党群服务亭”红色矩阵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党群阵地服务模块。以党群服务中心“一优化两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整合功能性不强、使用频率不高的功能室14个,增设群众所需的理发、理疗等服务4类,真正让阵地活起来、服务暖起来,使党群阵地成为社区的“红色地标”。
纳贤引才,校社联动。与包头师范学院携手打造“青力青为赋治理”校社联动项目,签订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共建协议,成立7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打造“理响”自家人、墨香石榴红、青春伴桑榆、华韵共传承等“十大青春项目”,发挥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对社区服务进行项目化打造、品牌化建设,形成“高校学生建功有平台、社区干事有资源”的良性循环。
搭台献技,邻里善治。选聘党员代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394名热心社区建设的群众担任兼职网格员,成为网格“流动哨”,收集网格内大事小情。以网格居民微信群为载体,常态化开展“问题随手拍、垃圾随手捡、文明随手做”,激发广大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依托“鹿城先锋”平台、在职党员微信群,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3685名在职党员开展服务1125项,参与政策宣传、物业监督、助老护幼等活动,共建和谐社区。
突显“三大功能”
以“零距离”提升“亲邻”温度
资源集约,开设“特色课堂”。结合群众意见与需求,引入中青未来教育培训集团等专业服务组织9个,打造“守护未来星”特色课堂,开设科技、绘画、体能、国学等特色兴趣课程;打造“青年夜校”,开设艺术、运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知识、夜校沙龙五大类课程。截至目前,特色课堂已举办102期,全方位、多层次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传承创新,打造“文化高地”。支持曲艺、书画等4个文联协会创作《高唱中华民族情》《校园欺凌的责任谁承担》等曲艺作品6个、书画作品10余幅,激发居民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培育辖区文博产业,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包头市首家电影主题微型博物馆——“立春”电影博物馆,开展电影文物展示、主题展览、公益电影放映等精彩活动,以多样化的服务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多点发力,开展“微光服务”。在小区邻里党建中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组建“小虎队(小护队)”“新力量”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应急救援、环境保护、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05次。组织“高手在民间 自家有能人”系列活动,在辖区居民中评选百位“能人”,建立“自家能人库”,释放“能人效应”、汇聚志愿“微光”,为基层治理“升温增效”,让居民感受到守望相助的邻里情。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街道)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