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撬动·专业运营·积分赋能

——全龄友好场景构建的协同密码

袁方成 汤明聪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道地处“一江三湖”生态腹地,内有11个社区、3.8万户籍人口,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核心承载区。面对老年群体“做饭难”、青年群体社区参与“动力弱”、儿童成长“服务缺”等现实问题,花山街道紧扣《湖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湖北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东湖高新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要求,以杏园社区、竹园社区、白羊山社区为试点,创新“政策撬动资源、机构运营提质、积分激活自治”机制,差异化打造老年食堂、青年夜校、童享空间等场景,初步实现“老有颐养、青有作为、幼有善育”目标,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全龄友好”的实践样本。

整合各方资源 夯实共治基石

政策资金靶向发力,破解空间建设难题。针对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街道统筹党建、民政、综治等多部门资源,通过分阶段拨付、定向使用、动态监管,确保资金靶向注入民生痛点,政策红利精准转化为全龄友好空间建设实效。鼓励杏园社区严格筛选具备养老服务资质的炎黄创新养老机构,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权责:政府提供场地改造与分阶段补贴(按40%、30%、30%分3年拨付);企业承诺“微利经营”并投入建设资金;街道基金会通过“微创业”大赛提供资助,形成“政府补建设、企业担运营、基金会助提升”的协同模式。

专业机构精准介入,提升空间运营效能。针对儿童群体“服务缺”问题,推动白羊山社区以专业化运营为导向,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儿童友好空间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白羊山社区与“爱益起”等在地社会组织合作,依托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开展公益学堂、寒暑假托管等服务,提升空间运营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共建单位协同发力,通过联合武铁中院、金融局等社区共建单位,策划亲子运动会、模拟小法庭等互动活动,丰富儿童友好服务内容,增强空间吸引力。

居民自治积分撬动,激活空间治理活力。针对青年群体社区参与“动力弱”问题,推动竹园社区以“协商议事、积分赋能”为抓手,形成“需求居民提、方案居民定、服务居民供”的居民自治闭环,实现居民从“被动受益”向“主动主理”的深度转型。一方面,搭建多方议事协商平台,竹园社区创新“青年圆桌会”机制,围绕夜校课程设置、社区助老服务等社区治理难点堵点,鼓励青年从自身视角出发建言献策,针对养老空间不足、暑期托管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形成可行方案。另一方面,建立“时间银行”激励机制,推行“1小时服务兑1积分”“5积分兑换夜校课程1节”的兑换规则,夜校开设半年来,竹园社区青年群体通过参与“一张卡片”助残、“一日陪伴”助老、“一日妈妈”助幼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共计服务辖区残疾人55人次、空巢独居老人105人次,社区“竹蜻蜓”青年志愿服务队人数突破80人。

全龄服务优供给 多维场景暖民心

食惠颐养,老年食堂解锁幸福“食”光。杏园社区通过制定普惠价格、打造复合空间,持续建设“食有所惠、老有所乐”的养老服务生态。一方面实现老年食堂普惠价格兜底线,统筹前期政府和基金会对食堂建设成本的补贴,食堂经营主体炎黄创新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协议进行“微利经营”,所有菜品均低于市场价格,并制定差异化优惠策略,60岁以上老人享8.5折、70岁以上老人享8折、80岁以上7.5折、残疾低保群体低至5折。开业首月食堂充值额达7000元,当日营业额达1200元。另一方面盘活空间增效能,依托杏福食堂阵地空间,打造融社区食堂、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站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在供餐时间以外引入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康养监测、文娱社交等各类活动,最大限度盘活利用食堂空间,拓展多样服务,聚拢食堂人气。

趣享生活,青年夜校点燃兴趣引擎。竹园社区通过提供优质课程、创新低偿付费模式双向发力,既助力青年兴趣发展,又推动夜校经营长期可持续。一方面,通过优质课程吸引青年参与,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活动阵地,通过线上线下摸排青年需求,面向社区青年开设美食烘焙、健身防卫、竹韵书法和山花戏曲等4类兴趣课程(均价15元/节),吸引140名青年走进社区,感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付费服务助力课程持续,通过学员低偿付费,支付链接讲师和课程耗材成本,并额外给予讲师志愿积分激励,从而保障和持续扩大师资团队,不断丰富课程种类,使青年夜校成为社区青年爱来常来的“青年之家”。

成长护航,童享空间塑造友好生态。白羊山社区紧扣儿童发展需求,以空间改造强基础、以精准服务惠民生、以文化浸润树品牌。一是完成空间场景改造,每季度联动学校、家庭召开儿童议事会,完成社区党群中心多功能儿童空间改造、儿童文化走廊、“小白浪漫花园”打造、儿童游乐设施等多项儿童友好导向的民生项目。二是精准匹配服务供给,通过动态需求摸排,策划举办寒暑假期托管、亲子嘉年华、跳蚤市场等丰富活动,间接推动家长参与,产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共治效应。三是深度培育文化品牌,衍生社区IP“五羊”形象及系列文创产品,打造室内外特色网红打卡点,设计具有儿童友好特色的彩虹道路——“羊光大道”,并注重在各类文化活动中融入儿童友好场景,形成“空间吸引参与、服务深化认同、文化引领成长”的良性生态。2024年,白羊山社区获评为武汉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社区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展望未来,花山街道将持续深化多方协同机制,紧密围绕居民需求,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优化服务供给。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居民参与度,持续输出优质服务,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为打造更具活力与温度的全龄友好社区不懈努力。

(作者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