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 让社区工作者“青蓝”同辉

刘燕

教育培训、师徒结对、项目实施、交流研讨、示范辐射……江苏省泰州市通过深入开展社区工作名师“青蓝工程”,持续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社区工作名师“青蓝工程”即以“建立一套人才体系、设立一个培训基地、构建一部帮带办法、打造一组攻坚项目、升级一批名师工作室”为工作目标,通过“培育提升、作用明显、管理规范”三个维度,锻造“金牌”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工作名师两支队伍,形成“‘全科’社区工作者—‘金牌’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名师”成长链条,通过名师结对帮带、项目攻坚、技能比武等方式,发挥社区工作名师领航作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建设,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培训赋能 搭建能力提升“快车道”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的‘大管家’,不仅要成为全能型选手,专业理论和技能也得过硬!”泰州市海陵区城西街道韵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山丽娟现已考取高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区工作,她表示除了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还必须有理论知识的加持。

近年来,泰州市制定市级全年社区工作者培训教育方案,做到月度有活动、季度有培训。建设活动载体,推广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心运营模式,以海陵区社工培训中心为试点,建立“计划式+订单式”授课制度,及时收集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方向需求,引进先进地区专家、泰州高校教师等作为讲师团,邀请专家开展“点单式”授课。每季度结合当前基层治理热点难点,开展示范观摩、研讨交流和实践学习等活动。

泰州市组织50余名优秀社区工作者赴浙江大学参加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推行“全科”社区工作者模式、举办“金牌”社区工作者评选,采取看日常表现、看群众反映、看工作实绩、干部群众评议的“三看一评议”方式,综合评估学员学习成效。截至目前,泰州市级“金牌”社区工作者已有98名。结合“五社联动”机制、“泰暖心·小巷大爱”服务品牌等活动,实行“一社区一品牌”,让社区工作者在打造社区品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持续提升本领能力。

完善机制 用好暖心关爱“加油站”

泰州市健全激励勇争一流、勇闯善为、先行探索的机制,出台激励关爱社区工作者具体举措,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社区工作名师“青蓝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考核管理等内容,推动全方位人才管理。按照“培育2000名‘全科’社区工作者、动态保持100名‘金牌’社区工作者和50名社区工作名师”的“215”社区工作人才培育计划,建立全链条系统化的社区工作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全科’社区工作者—‘金牌’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名师”阶梯化人才队伍。

“要让社区工作成为年轻人职业选择中的‘香饽饽’,使之成为受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泰州市形成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长效机制,对通过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社区工作者给予一次性2000元奖励。全市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目前已有2907名社区工作者纳入“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体系。畅通“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会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事业编”晋升通道;不断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让社区工作者更有劲头、更有奔头。近年来,泰州市共有39位社区党组织书记提拔为副科级干部,47位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42位社区党组织书记成为市或县级“两代表一委员”。

以点带面 搭建师徒结对“大舞台”

“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兴化市昭阳街道沧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泰州市第二批社区工作名师陈芳说,她提炼总结“五民五心”工作法,吸引结对本社区和周边相似类型社区徒弟共13名。

泰州市研究制定名师工作室建设运营、社区工作者培训教育、名师结对带徒等方案,为“青蓝工程”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按照规定,每位名师都结对6名以上的社区工作者,通过“一对多”的结对方式形成“名师带高徒”的良好局面。同时建成以社区工作名师姓名命名的10个名师工作室,由名师领衔,聚焦能力提升服务提质,名师工作室成为基层治理的“实践站”、难点问题的“会诊室”、社区骨干的“孵化池”、治理经验的“分享堂”。对全市示范、优秀名师工作室,按照相应标准进行以奖代补用于教育培训、项目建设和硬软件提升。

靖江市孤山镇山东村村民委员会委员朱琳“师从”泰州市社区工作名师柳炜,经过两年的帮带,她已迈进“金牌”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名师积极指导结对徒弟在服务中创新模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注重探索研究与提炼,在“传帮带”中实现社区工作者从“青苗”向“青松”的蝶变,加快由徒到师的步伐。开辟名师讲坛,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小切口、大成效”为立足点,围绕民主协商、社区居民自治等方面探索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和策略,总结提炼形成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工作法,以名师讲坛为形式,建立师徒发展共同体,形成“徒弟—名师—工作室”的闭环管理模式。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