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民心 邻里相聚促和谐

黄恒 罗淇丰 何芳

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一场场以“心连心、手拉手、面对面”为主题的邻里节活动,温暖了千家万户。从冬至到春分,中江县已开展130余场邻里节活动,吸引本地居民及外地游客50万余人次参与。这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通过服务搭台、文化铸魂、发展聚力,将“陌邻”变“友邻”,提供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中江样本。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在凯江镇玄武社区烟厂宿舍小区,每月第三周的“便民服务日”已成为党群连心的品牌活动。社区党组织统筹辖区资源,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民生“微服务”,同步建立慈善基金募集机制,通过政府补助、企业赞助、社区自筹、公益义卖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社区公益慈善服务。

“我们通过服务与动员‘双轮驱动’,让群众在感受温暖中增强主人翁意识。”玄武社区党总支书记安心德说。2024年,玄武社区慈善基金累计募集资金4万元,用于敬老、扶幼、助困、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6000余名居民受益。

如今,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模式在全县遍地开花:南华镇前锋社区将防诈宣传融入情景剧表演,会龙镇歇马村通过包饺子活动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创收1.2万元。据统计,87%的邻里节活动由“党组织+社会组织+居民骨干”联合策划,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持续增强组织力和凝聚力。

文化润泽 构筑社区精神“共同体”

凯江镇浩淼社区名爵世家小区的川剧变脸表演赢得满堂喝彩;石垭子村的“赛飞机”游戏唤醒游子乡愁记忆;玉兴镇大石村的残健融合运动会架起心灵桥梁。居民在邻里节活动中增进理解、共享快乐。

文化浸润悄然化解了社区治理难题,朝阳东路社区套圈比赛吸引200余户家庭参与,有效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会龙镇丰登村留守儿童文艺表演,促成积怨邻里友善互动。实践印证,当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社区共同体意识便自然生长。

机制创新 打造治理效能“倍增器”

通山乡华安社区通过拔河比赛化解邻里长期存在的矛盾,集凤镇石垭子村游园活动催生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这些成效得益于三大机制:一是资源整合机制,县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县教体局、残联等8部门,建立服务资源“精准滴灌”模式,将全民健身、助残服务等项目有机融入社区活动,实现资源最大化运用,满足不同群众需求。二是社会动员机制,动员20家县级社会组织下沉基层与46个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结队,形成专业力量与居民自治的协同治理网络。三是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居民参与活动可兑换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有效激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邻里节活动不仅搭建起居民沟通的桥梁,更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实践。“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让‘邻里节’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中江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中江县将持续实施“邻里节”提质工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基层治理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