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拂麦浪涌,农机穿梭收割忙。”这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坪家村李家机房院落如今的真实写照。李家机房院落位于姚渡镇坪家村10组,紧邻港城大道,地理优势明显,林盘、水系资源丰富。院落有43户、104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集中居住院落。虽然拥有肥沃的农田和便利的交通,但由于老龄化问题突出,公共设施老化、院落环境脏乱差,产业基础薄、居民收入低等问题影响发展。
坪家村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创新实施“三聚三微”工作法,通过构建院落治理新模式,搭建议事服务新平台,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特色,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扎根到院落,服务自治和问题化解在院落,发展成果反哺院落,打造农村院落治理示范样板。
聚民心 团结治理“微力量”
找到人。按照“户相近、人相熟”的联户特点,创新实施“一人联十户”院落“微网格”治理机制,找出院落中5名党员,挖掘3名乡村能人,并充分发挥其领头羊作用,引导村民对自家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对林盘、闲置空地等公共空间开展“微整治”。截至目前,拆危治违9600余平方米,外墙提档升级12000余平方米,院落风貌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群众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建队伍。搭建由“组长+老党员+群众”组成的院委会,统筹居民骨干群众力量和水、电、气、网等下沉服务力量,组建微网格服务队等院落治理服务队伍3支,构建党组织领导、院委会实施、网格服务力量深度参与的院落治理工作格局。
建机制。建立院落自治公约,把参与治理、协同发展、乡风文明等事项纳入居民共识,引导院落村民开展院落微更新改造,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化解矛盾纠纷,辖区43户村民已对房前屋后菜地进行微整治,安装菜地竹围栏1000余米。每季度开展“美环境、美田园、美家风”三美评比,评选“五星家庭”12个。李家机房在织锦文化和传统农事精耕细作的底蕴之上,孕育出“精诚做事、干净做人”的家风家训,推动广大党员群众切实转变思想,乡风民俗向善向好。
聚民意 办好民生“微实事”
搭建议事“微平台”。依托“威士忌酒庄”会客空间以及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由“社区党委、院委会、新老居民、社会团体”参与的四方民主议事协商“微平台”。老党员、退休老教师等担任“院落主理人”,组织开展7场“院落坝坝会”、院落规划会、院落谈心会等活动,累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2条。
实施民生“微项目”。以党组织牵头、群众筹工筹劳的方式,推动道路提升、沟渠修复、路灯安装、管线序化等“六大民生工程”。目前,已实现道路提升600余米,沟渠修复1500余米,安装路灯30余盏,管线改造2500余米。创新实施集中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独居老人集中安置,由“两委”成员、微网格员、热心居民等组成志愿服务队,提供邻里互助、定期看望、谈心交流、助浴打扫等服务,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实施民生项目9个,服务居民百余人次。
开展成效“微评议”。建立由5名人大代表以及3名院委会、监委会成员组成的民主监督员队伍,以坪家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督促道路提升、沟渠修复、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组织民主监督员和村民就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进度、项目质量及实施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反馈村委会作为决策依据,确保民生项目落地有声。
聚资源 实施院落“微振兴”
集聚发展资源。以建设姚渡镇十万亩“天府粮仓”核心区域为契机,在村党委的领导下,成立村级商业管理公司,采用“农户+集体+企业”三方联动的模式,实施“统一资源收储、统一招商引资、统一共享客源、统一管理服务、分户经营”四统一分运营模式,引导村民将闲置农房、土地等资产以“出租、出租+自住、腾退”等确权或委托给集体。目前,收储闲置房屋资源约6000平方米,土地4000余亩,集中打造万亩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种业基地和粮经作物出口种业示范园。
招引种子项目。由村级平台公司统筹闲置资源,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针对首批入驻业主提供房屋改造便利和房屋租金减免优惠等政策,成功吸引6个项目入驻。在村级资源收储和开发运营中,采取参股分红、溢价收储等模式运营,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益。
完善分配机制。建立村企合作分红机制,由坪家村集体和村级商业管理公司按比例约定进行收益分配,并约定收益分红门槛。对集体收益部分按照一定分红机制反哺村民,人均每年增收800余元。优先支持本院落和本村村民就业,开展村民就业帮扶和创业支持,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共解决100余人次用工需求。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