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所盼”变为“民生所赞”

陈劲铭

“你好,我想开户籍证明。”“老乡,现在村委会不开具户籍证明了,你需要到派出所开具此证明。”近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爱群村村民到村委会咨询开具户籍证明时被告知,目前村委会一般只开具“农村居民建设住宅用地审核”和“监护关系证明”等8项证明事项。

自高要区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全区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以来,爱群村村委会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村级组织标牌标识不规范、制度挂满墙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开展减负松绑

“减负之前,村委会各类牌子挂满墙。群众来村委会开具死亡证明、贫困证明等,我们要花很长时间去核实,大大缩减了为民服务的时间。”提起减负松绑前的工作状态,爱群村党支部书记钟壬新说。

空挂牌子不办事、制度满墙不管事、功能闲置耽误事、服务缺位闹心事……爱群村村委会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为破解这一难题,高要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源头治理,按照“既要‘造型’,更要‘铸魂’”的目标,2024年6月起,在全区全面开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从标牌标识、上墙制度、证明事项、村规民约方面进行规范提升,以“小切口”推动形式主义问题源头治理,实现基层阵地形象气质、服务品质双提升,村级组织能动性持续增强。

规范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标牌标识的名称、悬挂位置,坚决清理取消没有法律法规或政策依据、没有实际效用的“空牌子”2900余块,将需要保留的相关标识纳入集合式服务功能指引牌,实现标牌标识精减“门面清”。对原来上墙的各类制度,通过服务手册、口袋书、制度汇编等方式、强化村组干部日常学习运用,变制度上墙为“离墙入心”,真正提升服务群众质效。细化村级阵地标识标牌准入机制,任何部门不得随意要求基层“挂标牌”“上制度”“贴标语”,还基层阵地一个清爽空间。

“减负之后,我们只出具8项证明,有更多时间来为民服务,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提升。”村干部说。

全面清理规范

“自规范工作开展以来,金渡镇金渡社区严格按照减负松绑的工作要求,只保留了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显著位置悬挂4块标牌和2种标识,村级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内部悬挂等15类标牌。”金渡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志建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减负工作走深走实,2024年高要区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区村级组织机制牌子专项整治“回头看”的通知》,从对标自查、加强监督、问题收集、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安排,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高要区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工作,对规范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采取蹲点一线督查、随机实地抽查等方式全覆盖加强督促指导,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既遵循统一标准,又结合各村(社区)实际,保留能用的标牌标识,对全区358个村(社区)标牌标识再次组织全面清理规范。

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坚持减负与赋能相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载体、新路径。2024年,高要区委社会工作部在高要区南岸街道文峰社区开展党建引领“‘肇’亮邻里+”项目试点工作,以南岸街道文峰社区江畔湾花园小区作为项目试点,从组织、机制、场所、服务等方面着手,组成“社区党委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邻里代表”的三级工作队伍,实施“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四方联动工作机制,搭建“邻里共聚”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建设“邻里共融”社区活动场所,持续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激发自治内生动能,充分发挥“邻里先锋”工作队“1+1+N”作用,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党建引领各方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打通城乡社区治理“神经末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试点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组织党员代表、业主居民共300余人参与环境整治、调解纠纷、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收集业主对小区主道路修建、天然气设施安装等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社区开设长者饭堂、老旧小区加装管道天然气、小区公共收益修建公共道路设施等项目,切实把“民生所盼”变为“民生所赞”,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