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街巷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街串巷,倾听民声;他们事无巨细,为民解忧;他们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心托起幸福。他们是社区党组织书记,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才让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社区书记是‘小巷总理’,管的事特别多,很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党委书记李肖娜点赞。
这位“小巷总理”是“90后”,大学毕业后扎根社区,一干就是12年。李肖娜一直坚持“以真心换民心”的初衷,从更换破损窗户到修剪草坪,从加装电梯到解决停车难,事无巨细,她始终用心用情办好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而社区的“小巷总理”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老一小”群体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守护“朝夕美好”?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枣林西社区党委书记黄丽娟带领社区“两委”班子,把打造夕阳“幸福港湾”、编织朝阳“成长摇篮”作为重要工作,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枣林西社区考察时强调,要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总书记的嘱托黄丽娟时刻牢记在心,落实在自己的工作中。
针对社区老旧院落多、老年人多等特点,黄丽娟积极探索“老年助餐+综合为老”模式,结合“所养+所乐”拓宽为老服务面。在关爱“一小”工作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依托“红领巾”课后托管班,针对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乐趣成长营、红色传承等主题活动,在全力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解决居民无暇照顾孩子的问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群众大事小情都在社区。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来到左岭街道智苑社区。那一幕,社区党委书记胡云永远忘不了。“我记得,当时总书记边走边问,问得很细,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胡云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社区越来越宜居。
智苑社区居民大多为原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化工二厂有限公司退休职工。两年多来,在胡云的带领下,智苑社区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养老照护中心,扩建了幸福食堂。其中,养老照护中心面积达到200多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还设置了休闲区、康复区等。每到暑假,社区还有托管班,100多名孩子可以在这里欢度暑假。在社区,公益理发店等各类便民服务点一应俱全。
湖北省有21600多个村、4700余个社区、13万余名村(社区)“两委”成员。像胡云一样扎根基层,用心用情服务居民的“小巷总理”还有很多。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长计划,深入开展“强雁”“拔尖”“领航”等专项行动,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的能力,以基层善治夯实省域治理基础。
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小巷总理”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两委”班子紧盯居民“关键小事”,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中心区社区,居住着汉族、哈尼族、彝族、佤族等26个民族的9万余名群众。这里不仅是昆明城市社区建设的亮丽名片,更承载着“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70余项国家、省、市、区级荣誉。而串联起这份荣光的,是扎根基层30余年的“小巷总理”张惠。
上任之初,面对流动人口超60%、老旧小区密集的治理难题,社区党委书记张惠独创“11311基层民主协商治理模式”,通过楼院议事厅、单元议事栏和户外议事亭,将社区治理从“政府独奏”变为“全民合唱”。她带领团队运用海绵城市管网技术,根治乡镇企业大院积水问题,配套建设的低碳科普馆、红石榴幸福食堂更成为民生工程新标杆。
张惠的帆布包里常年装着两样“法宝”:一本记录3000余户居民需求的笔记本,一部24小时开机的“民情热线”手机。她独创的“五联机制”联动38家“大党委”成员单位,帮助上千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联动800余家单位,形成高效便捷的助老网络。
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馆前,张惠抚摸着“家和万事兴”的匾额说:“9万人的大家庭,和谐是用爱浇灌出来的。就像种石榴树,既要修枝剪叶,更要涵养水土。”
一砖一瓦打造家园,一家一户走进民心。“小巷总理”履职担当,让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李梦丹)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