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扩面 为新就业群体注入“红色动能”

朱张桥 赵晶洁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紧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以“小哥食堂”作为“小切口”,在强党建、优服务、促保障上不断“破圈”,坚持新业态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使治理末梢活起来。

“三链”协同 “新”有所属

织密建强“组织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行业综合党委职能作用,深化社区党委“1+1”联建帮促,完善党员联管、阵地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治理联抓“五联”机制,确保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有人管、统得起、管得好”。

创新打造“阵地链”。全力打造“青亲小屋”户外工作者驿站、恩施美食街党群服务驿站、“青晴小哥”食堂、“网约车司机之家”新就业群体服务品牌。打造37个“江城蜂巢”,探索“钰龙红+印象蓝”楼宇党建联建品牌,使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党建温度”。

拓展延伸“服务链”。筑牢“七大服务矩阵”,整合街道、部门、运营方、物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满足新就业群体歇脚、喝水、充电等需求,做优“顺顺吧”“社区好味到”“四点半学校”等生活服务,做好“政务直通车”“办税春风行动”“法官工作室”等专业服务,将电动车修理、理发等热门服务送到“小哥”身边。

“三圈”融合 “新”有所依

扩展党建“朋友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科技创新、物业行业、律师行业、卫生健康、“小个专”6个综合党委作用,分领域分类别制定年度“一单一诺一书”,年度完成党建重点项目30余项,打造“五社联动”“稳企赋能”“红色物业”“司法为民”“健康促进”“三亮引领”等基层治理专项活动。

深化基层“治理圈”。发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组建“青骑兵”、钢城志愿服务队,开展帮办代办、邻里关照、送医送餐、建言献策等服务。依托“江城小蜜蜂”平台和积分兑换机制,增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做优“小哥”“服务圈”。持续擦亮“青晴小哥”食堂品牌,以全区“红色驿站”为主阵地、户外劳动者驿站为补充,积极探索“小哥食堂+红色驿站+志愿服务队”关爱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引导他们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融入感。创新“一红四青”工作模式,聚焦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等问题,实现服务机制、居民人际、阵地设施、小区信息、关爱活动、商家服务、服务活动、共同治理“8个友好”和氛围、空间、融合、成长“四个‘青’民”。

“三心”同频 “新”有所安

聚“新”促凝心。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新”合力,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定期深入辖区企业及网点站点,推行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开展新就业群体党员身份“亮化”行动、“寻找小蜜蜂”活动等,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党建活动,激发党员意识。

联“新”又连心。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强等问题,强化对新就业群体的动态管理,推动“两个覆盖”拓面提质,动态更新基础台账,推动流动党员归队。开展“暖蜂服务月”活动,以“五微行动”架起“连心桥”,组织评选新就业群体“治理达人”,实现配送业务片与网格治理片“双融合”、参与治理与职业发展“双促进”。

暖“新”更贴心。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开展“点单式”服务。利用“江城蜂巢”制作并公示“十项服务菜单”,累计服务1000余人。开展“来了就是青山人”系列活动,邀请新就业群体参与邻里节、街坊节、“交通安全伴我行”小课堂、劳动技能大赛、法律咨询服务、爱心义诊、心灵驿站等活动,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北省武汉市委社会工作部、武汉市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