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路位于程家桥街道“程新”中网格辖区范围内,300多米的道路上遍布60多家商铺,“小个专”和新就业群体比重大,被称为程家桥街道的“小南京路”,聚拢起街区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喧嚣热闹的家门口“小马路”在为周边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业态分散、类型众多、交流互动较少的情况,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程家桥街道积极探索“街区融合”工作法,以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攻坚行动为契机,聚焦网格特色,主动跨前、汇聚合力,依托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程家桥路街区共治委员会等平台,积极打造新兴领域服务联盟,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社区议题共商、社区难题共治,努力将“家门口”的商业街打造成街区融合、共建共享的样板。
打造议事“智慧屋” 群策群力解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街区新兴领域群体的诉求、意见、建议,“程新”中网格在程家桥路慈善商店设立联“新”接待点,每周四下午由“程新”中网格“一会两委”成员轮流值班接待,面对面倾听商户、新就业群体的困难需求以及意见建议,协商解决街面上的治理难题。如,程家桥路商铺林立,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有效改善这一状况,“程新”第二党支部牵头召开网格党建联席会议,汇聚街道职能部门、派出所、城管、市场监督管理所、沿街商铺等力量,最终通过结合店招门楣的整体设计,试点推行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的优化改造,打造更加整洁、有序的道路环境。联“新”接待点逐渐成为街区商铺“走几步就能到达”的议事“智慧屋”,也成为与商铺促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温馨港湾,在共商共议中,进一步激发了商户的自治自律意识。
设置暖“新”特色点位 凝心聚力送关怀
程家桥路上的商铺业态以餐饮店居多,时常能看到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穿梭其间,并把这条路作为暂时休憩的地点。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程新”第二党支部积极开展“一个支部一件实事”,以暖“新”接力点、爱“新”投放点、联“新”接待点三个“点”为核心,引导商户组团服务新就业群体。暖“新”接力点设立了“健康+”“服务+”“金融+”“能量+”“诚信+”服务模块,五大服务模块囊括“医食住行”,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全方位的助力与关怀。目前暖“新”接力点已经得到12家商铺的助力。如“能量+”川香阁饭店提供专属折扣套餐,“健康+”益丰大药房定期为新就业群体测量血压、发放简易药品,“服务+”链家提供饮水充电、雨具借用、图书借阅等服务,“诚信+”美天菜场开辟了专门区域,供新就业群体休憩、热饭等。
为民服务“公益池” 基层治理有高招
从“1.0版”的门责自律小组、“2.0版”的商居共治联盟、“3.0”版的街区共治委员会再到现今成立的新兴领域服务联盟,程家桥路早已不只是个地标,更成为了街区共治的平台和符号。通过新兴领域服务联盟,“程新”第二党支部与周边商铺的距离越走越近,商户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商铺“反哺”社区的治理新格局逐渐显现。在这一背景下,街区为民服务“公益池”应运而生,商户为“公益池”投入项目资金或服务项目,通过常态化项目为街区注入温暖与活力。在优惠让利之外,商户还积极提供各类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如美天菜场商铺从业人员陪伴独居老人聊天读报、心联理发店为居民提供义剪、中央商场维修公司提供免费家电修理服务等,不断引导商铺由“治理对象”转为“治理力量”。
程家桥路上的三个暖“新”小站点成为了连接起街区各类群体的桥梁,街区的各类资源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整合,沿街商户、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居民形成了“墙内墙外”的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也让新就业群体在街区里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余琪)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