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助力 构建志愿服务新格局

自2024年12月起,河北省石家庄市集中开展“温暖冀益·石志兴石”志愿服务行动。近日,石家庄市久久爱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信宝颖来到正太饭店,用30个志愿积分兑换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她高兴地说:“今天一大早我为环卫工人和快递员送了100多份馄饨,又获得了5个积分,正好过来换杯咖啡暖暖手、暖暖胃……”石家庄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研发数字积分回馈平台,品牌化推进项目发展,着力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机制提能 健全志愿服务新体系

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党中央精神落地落实,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起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四梁八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制定《石家庄市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凝聚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力量;研究制定《石家庄市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办法》,为提升志愿服务供给、推进平台运行提供政策支撑;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变更、注销审批流程及年检、评估初审流程,推动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运行;探索制定《石家庄市志愿服务标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志愿服务的其他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数智赋能 建设志愿服务新阵地

“石志兴石”志愿服务平台提升志愿者的获得感。通过微信小程序搭建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平台,由“积分”和“回馈”两大版块构成,实现“注册—发布—培训—积分—回馈”五大功能,为各行业各领域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数字平台。同时为志愿者免费办理保险,让志愿者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爱与回馈的“双向奔赴”。平台运行4个月以来,发布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个,共有300多种产品(服务)回馈志愿者。爱心商家的不断入驻,为回馈志愿者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北国超市,积分兑换优惠券为“红马甲”带来实惠;在家家惠食品店,“积分换馒头”活动深受欢迎;在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石家庄1947》演出让志愿者享受精神盛宴。

“石新石驿”服务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双向奔赴”平台。将全市暖新驿站、志愿服务站点等整合提升,依托“石志兴石”志愿服务平台开设“石新石驿”服务驿站模块,为广大志愿者和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导航”服务,展示服务事项清单,定期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清凉、送温暖、送健康“四送”活动。新华区明珠花苑社区在“石新石驿”服务驿站张贴着楼栋分布示意图和快速通行二维码,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通过微信扫码,仅需十几秒便可顺利进入小区,解决了配送难的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截至目前,全市“石新石驿”服务驿站449个,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00余场,新就业群体受惠达1万余人,越来越多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在被服务的同时,也建立起一支支“随手公益”志愿服务队,暖新驿站利用率不断提升。井陉矿区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号召他们对工作途中发现的问题隐患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进行上报。截至目前,已上报问题隐患680余条,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流动哨兵”。

品牌聚能 形成志愿服务新风尚

石家庄市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便利化的同时,以“石志兴石”品牌为统领,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

团市委引导各级团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每月一次的“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志愿服务,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组织对组织等帮扶方式,助力残障儿童成长发展。石家庄广播电视台联手北人集团开展的“爱心白菜暖全城”活动,连续16年为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员送去暖冬关怀,协助行动不便困难群众送菜到家。桥西区“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定期敲开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家门,围绕“邻里助、邻里访、邻里便、邻里乐”四大板块提供基础服务、常规服务和特色服务。正定县持续擦亮“常山红”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志愿服务,涌现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58名,其中1人被授予“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3人被评为“石家庄市见义勇为模范”。元氏县“元师学堂”公益课堂联合河北师范大学“晏阳初”三农学社无偿为新就业群体的子女提供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和心理疏导等服务。桥西区携手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合打造“与党同心 红蓝同行”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四在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开展八段锦、篮球、乒乓球等运动技术指导活动。

石家庄市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全市志愿组织、志愿者凝聚起来,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以弘扬。

(于洋 尹艳)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