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大姐”与她们的村庄

郑惠文

编者按:

在各地广泛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女性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其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独特方式影响着乡村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无论是女性志愿者,还是服务于乡村女性的志愿者队伍,我们都能够看到“她”力量在持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本期“志愿风采”栏目以“女性·志愿者”为主题,推介多地在女性参与志愿服务或为女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典型案例,展现巾帼风采。

重庆市北碚区施家梁镇施家梁村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00余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8名。因地处城乡结合区域,距离城区较近,村里青壮男子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比例高,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这一现状导致社区凝聚力下降、邻里关系疏远、矛盾纠纷频发等社会治理问题的出现,亟需治理新模式和新力量的介入。同时,城乡差异化使得村民需求更加多元,对改善乡村环境卫生、发挥自治组织作用、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志愿服务组织在施家梁村蓬勃兴起,成为满足留守妇女和群众多样化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其中,“施家大姐”志愿服务队以关爱、团结、互助、进步为宗旨,通过探访、互助、调解等多元化服务,推动乡村治理与文明建设。“施家大姐”有效融合多方力量,在各级层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探索出乡村治理新路径,为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变革。

以专业服务促共建意识

施家梁镇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党员、群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多方力量打造了“施家大姐”志愿服务队,推动村庄变美、矛盾变少、民风变好,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愈发高涨,群众美好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

创新载体,激活低龄老人活力。全镇坚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相结合,鼓励低龄老人发光发热。村里选拔55~75岁年龄段的低龄老年女性,有效融合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组建“施家大姐”志愿服务队。结合村民需求,链接区民间艺术节协会、区职业教育中心、区社区教育学校等资源,向下延伸出“施予乐”文艺宣传队、“施予爱”志愿服务队、“施予美”环境美创队、“施予巧”公益手工队、“施予德”政策宣讲队共五个分支队伍,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充实力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引进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助力,创新“专业+志愿”模式,完善志愿服务机制,规范志愿者管理程序。联合镇相关岗位人员,定期对志愿者开展社会治理、文艺服务、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打造“骨干商议会”“施家茶话角”“井上添画”“银丝坊”“周二民情接待日”“大姐有话说”等服务项目,开展“全民阅读”“施家手工坊”“施家瓷刻”“文明礼仪引导”“周五全民动手日”等实践活动700余场次,累计服务村民2万余人次,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积分激励,强化村民共建意识。坚持志愿同行、全民参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探索实施志愿积分管理机制。村企合作打造“爱心超市”,设立产品兑换展示区,明确兑换标准。“施家大姐”志愿服务组织发挥积极带动作用,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共建活动获得志愿积分,并可统一兑换成商品,进一步激励群众作为。同时,将党员年度积分情况作为本年度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的直接依据,将普通群众年度积分情况作为“最美系列”评选项目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农村新活力。

聚多方力量建美好乡村

联动多元主体,优化志愿服务体系。施家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服务站”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上述诸多举措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了服务社会的平台,更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自“志愿服务站”设立以来,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惠及群众超1万人次,充分展现了志愿服务的力量。

激发服务动力,助推社区和谐发展。“施家大姐”志愿服务队现有志愿者78名,通过文化表演、垃圾分类、慰问老人等活动,以及“施家茶话角”等社区治理服务项目,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施家大姐”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北碚区2021年、2022年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施家茶话角”项目荣获北碚区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一等奖。2023年,施家梁镇以“施家大姐”作为乡村治理典型事例,成功创建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镇。施家梁镇施家梁村获得2024年重庆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

注入志愿活力,探索乡村治理路径。“施家大姐”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其中,理论宣讲20余场,覆盖群众1000人次,有效传播了党的声音,提升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志愿服务队实施的“银丝坊”助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供康复理疗、心理疏导、上门义诊等服务百余次,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周二民情接待日”“周五全民动手日”“施家手工坊”“扮靓家园行动”“大姐有话说”“最美系列”等微品牌,累计收集邻里矛盾、民生实事、征地相关矛盾纠纷160余件,解决纠纷150余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100余场次,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和乡村文明培育注入了强大活力,形成了“以少数带动多数、以个人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村社”的乡村治理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