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把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创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建设美好徐州,我们一起建言”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理念,推出“倾听徐州·在一起”人民建议征集项目,将群众好建议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好措施,将群众“好声音”融入社会治理“大合唱”,让人民建议征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生活、实现高质量治理”的“听诊器”。
搭建建议“征集体系”
畅通征集渠道。构建家门口党群服务中心―市信访局人民建议征集办―市委社会工作部微信留言板的线上线下、多元立体的人民建议征集网络,增强人民建议征集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整合,让征集点随处可见、意见建议随时可提。
把准征集方向。坚持人民建议为人民,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所需、群众美好生活所盼”两大板块,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和改进社会安全生产”“推动徐州文旅由网红变长红”和“为基层减负”4个专项征集活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精准对接。
打造专业队伍。建立特约人民建议征集人选任制度,聚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教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民营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新就业群体等各领域各行业代表,有针对性地对接联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特约建议人,打造一支善于发现共性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的专业队伍。
针对有关建议人提出的为直播行业从业者、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扶持的建议,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下发了《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十项服务举措》,举办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活动,联合18家职能部门和500余家爱心商家,为近万名“小哥”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体检、急救教学、话费办理等贴心便利的服务。
搭建建议“办理体系”
制定办理流程。精细化建立征集、报送、督办、转化、反馈、展示、褒奖七个环节的闭环流程,对收集的人民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承办单位,及时推送办理,强化督办反馈,确保人民建议办理流程衔接有序、运行规范。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工作联动的跨部门工作机制,对需要跨部门办理的建议,明确牵头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复杂建议有责任部门管、有具体人员办,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各方广泛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格局。
建立筛选机制。举办培训班提升工作人员对人民建议的研判筛选能力,从问题的真实性、原因的确定性、对策的可行性等方面,对建议进行分析研判和严格筛选,规范建议筛选标准,开展“金点子”评选活动,把有条件转化为政府决策的优秀建议挑选出来重点办理,把建议背后折射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推送有关部门处置,确保优秀建议、重要问题及时梳理出来。
创新办理方式。开展人民建议征集“面对面”交流活动,重点挑选关乎民生福祉和城市建设的优秀建议,组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民营企业与建议人“零距离”商量议事,形成共商共议的见面沟通新机制,改变过去“文对文”的办理方式,以“面对面”现场办理的方式促使人民建议被倾听、受重视、能转化、有反馈,有效推动“加装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老旧小区消防安全宣传”等一批民生类建议成为现实。
针对有关建议人提出的关于“整合徐州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徐州历史文化底蕴”“围绕‘彭城七里’打造旅游项目,形成徐州标识度”的建议,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文旅局组织万余名志愿者投身“五一”“十一”文旅志愿服务,开展“彭城七里·志愿有你”文旅服务活动和“我的城市我来讲”志愿讲解活动,百余名志愿讲解员节假日宣讲300余场,服务2万余人次。
搭建建议“转化体系”
推动优秀建议进入决策层面。建立优秀建议直报领导审批办理的机制,对涉及政策性、倾向性、普遍性的建议,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化运用方案,第一时间报送市委、市政府,抄送有关部门和地区,及时推动社情民意进入决策层面,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职能部门改进工作、推动发展提供参考,将各界群众提出的“金点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推动职能部门主动倾听民声。建立重大决策事前征集人民建议的工作机制,常态化推动职能部门开门问计、倾听民意、汇聚民智,让建议征集成为各职能部门出政策、做决策、推工作的“重要前置项”,在尊重民意中让行政决策更趋科学民主,让“倾听徐州”成为徐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推动人民建议融入基层治理。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在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工作站点叠加人民建议征集功能,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与基层群众自治、基层党建、基层议事协商等有机融合,引导广大群众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有效激发多方主体建言献策、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针对有关建议人提出的“一些考核指标不应压给社区”“开展基层减负工作情况调查”的建议,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展基层减负大调研,形成《做好加减两篇文章 激发服务群众活力》调研报告,制定《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的24条措施》,下发《规范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方案》,推动协助办理事项从148项压至61项,不应出具证明事项从20项升至31项,建立44个村(社区)减负观测点,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取得显著改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