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众筹”确保  民生项目精准落地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群众提需求、多方议方案、共同筹资源”的众议众筹模式,有效破解了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资金短缺、群众参与度低等难题。2024年,全区共实施区、镇、村三级民生实事项目1487件,群众参与率超过80%,构建起“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协商基础

党建引领强核心。精心构建“村党组织+党员先锋队+群众代表”的三级组织网络,由村党组织书记挂帅,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认领民生项目,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议事协商。同时,依托“红色议事会”广泛吸纳退休干部、“五老”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才等多方力量参与其中。定期举办“板凳拉呱”“围楼夜话”“民情恳谈会”等,2024年累计开展协商活动1500余场次,有效促进了各方意见的交流与融合。

网格管理聚合力。依托“一网三联”机制,将村级事务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网格员与党员中心户担任议事联络员,实时动态收集群众需求,确保民生诉求不遗漏。设立“民生实事项目库”,综合运用线上问卷、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形成“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的高效闭环流程,保障民生项目精准落地。

规范协商程序,推动科学决策

议题征集与分类。在需求提报环节,充分利用“村民说事日”“微信议事群”等便捷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0余条,精准把握民生痛点。在项目分类上,将民生实事科学划分为“迫切需求类”,如道路修缮、供水改造等群众基本生活项目和绿化管护等改善生活环境项目;“品质提升类”,如公园建设等提升生活品质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有序推进,确保资源合理分配。

多方协商定方案。召开“三级联审会”,村级项目首先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初审,充分吸纳村民意见,然后提交镇、区专班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项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通过“一事一议”的民主协商方式,明确资金筹措方式,如村民以义工形式参与、其他主体参与共建等,并细致划分责任分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创新众筹模式,激发参与活力

多元筹资破瓶颈。在群众出力方面,大力推行“义务工积分制”,鼓励村民以自身劳力、技术参与项目建设,如珍珠村动员100余名村民义务参与道路拓宽工程,节省建设成本80%。在村企共建方面,积极引导企业与村结对合作,企业通过资金捐赠、资源共享等方式大力支持民生项目。在公益反哺方面,设立“村级民生基金”,借助“信用积分兑换”“公益集市”等创新渠道筹集资金,为民生项目提供了资金补充。

长效管护保成果。在认领管护机制上,积极推广“门前三包”“绿化带认领”等模式。大黑山后村117名村民自愿认领绿化带,通过“积分+奖励”方式落实管护责任,使环境整治成果得到长效保持。在动态监督机制方面,成立由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项目推进公开透明,让群众放心。

(胡敬宝)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