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 曹琛:为居民幸福生活不停奔走

黛瓦白墙、石板小路、窗明几净……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居民们或三三两两晒太阳聊天,或在“幸福邻里坊”喝茶下棋。

优美的社区环境、惬意的生活感受,都离不开全国人大代表,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琛的努力。

小营巷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如何把社区打造成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在曹琛的带领下,小营巷社区构建“社区党委—综合党委—小区党支部”三级架构,打造集民意收集、事务协商、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生活共同体”,帮助居民解决影响生活质量的烦恼。

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小营巷社区启动老旧改造项目工程,围绕公共楼道弱电、环境提升、绿化升级、外立面等进行改造。

在曹琛的带领下,社区升级物业服务3.0版本,开展花园式绿化管理,打造花园式景观18处;针对因没有设置统一行车线路和没有安装行车道闸系统而导致的停车难问题,设定“皮市巷进—马市街出”的行车路线;组建智慧化安防联动数字化平台,构架“老旧改全域安全网”,让居民“居住安全、出行安全”。

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是曹琛的工作目标。在了解到一些高龄老人夏天胃口不佳,想吃玉米、馒头等食物时,曹琛便与网格员、居民代表商议,号召社区退休人员和有服务能力的老年人一起为高龄老人做馒头并送上门。非常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小雨馒头”由此诞生,至今已有8万多个公益馒头送出。

在曹琛看来,“小雨馒头”不仅是一份食物,更是一个纽带,它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让社区居民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理。

“‘馒头送上门,问题带出门’。我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倾听居民声音,收集意见和建议。”曹琛表示。

在敬老助餐基础上,社区结合不同群体需求和服务意愿,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治理三方面出发,打造“小雨伴我”基层治理品牌,形成了“小雨送餐”“小雨改造”等一系列治理场景,解决老年人送餐、适老化改造等实际问题,践行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

科技助力,让基层治理更加精细。今年,一只叫笨笨的“机器狗Go2”每天驮着馒头和人大代表民情民意收集筐,与“小雨伴我”志愿者一起走家串户给独居老人送“小雨馒头”。

“科技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在‘小雨伴我’这块基层治理试验田上引入‘机器狗’的方式,我们探索让基层治理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曹琛说。

在推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曹琛将居民的实际需求与企业优质资源相结合,和全国人大代表、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康养事业销售总监刘廷,根据各自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实地探访收集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确保适老化改造工作平稳推进。

今年全国两会,为“银发族”鼓与呼依然是曹琛的履职重点。她提交了关于建设“银龄人才”助力基层治理的相关建议。“下一步,我将继续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引领示范作用,投身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曹琛表示。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