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 杨宝玲:“找到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三把“金钥匙”

3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诺。

杨宝玲介绍,胡张庄村过去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有着“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的先天缺陷,但是也有着“土壤中含大量钾元素,种出来的葡萄口感甜、味道香”的资源优势。

如何解决乡村发展症结、实现全面振兴?杨宝玲和乡亲们反复思考,逐步找到了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三把“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是让葡萄藤结出“致富果”。2008年,杨宝玲带领大家制定了胡张庄村发展规划,以葡萄这个优势产业为抓手,通过硬化田间道路、提升改造电线线路、建设农业生产用房和冷库、引进大棚种植项目、和葡萄酒厂建立营销网等措施,打通了农产品向外运输的“致富之路”。2021年,胡张庄村葡萄完成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被列入全国“一村一品”创建名录。

第二把“金钥匙”,是让盐碱地长出“丰收苗”。胡张庄村位于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除了有2000亩的葡萄园外,还有3000亩的养殖水面。“我们坚持一手抓葡萄种植,一手抓水产养殖,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昔日的盐碱地变为乡亲们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杨宝玲说,每到夏季,绿油油的葡萄园和养殖鱼塘遥相呼应,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第三把“金钥匙”,是让“北大荒”种出“幸福花”。胡张庄村红色底蕴深厚,目前正在深挖各类资源,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采摘、文化旅游、教育研学于一体的“沽上田园”项目,实打实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我已经扎根农村基层40多年,对胡张庄村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愿意坚守在这里,和乡亲们一起为乡村振兴事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杨宝玲说。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