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议 闲置空地变身口袋公园

“自从有了新的活动场地,我们经常来这里锻炼身体,孩子们也有地方玩了,这里就是我们的‘怡乐园’。”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八一社区树村路甲一号院新建的口袋公园内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年人锻炼身体,孩子们玩耍嬉戏,还有不少居民在树荫下闲话家常。这个口袋公园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幸福的场景随处可见。居民陈阿姨表示,大家期盼的口袋公园终于建好了,这里成了她每天打卡的地方。

八一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大家商量着办”基层治理新实践,依托社区打造的怡乐议事厅平台,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提升改造事务,纳“大家策”、做“大家事”,利用闲置空地建设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小区的“颜值”,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布局有限空间 居民商议选址

八一社区树村路甲一号院有4栋居民楼,常住人口180户、671人。“以前我们院内除了东墙边的一组健身器材外,就没有其他活动场地了,居民日常休闲只能绕着居民楼散步,孩子们也只能在路上玩耍,院里人车混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八一社区党委书记王飞说。

居民纷纷向社区提议,希望能开辟一个安全便利的活动场地。了解居民的诉求之后,社区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楼(门)长、支部书记和居民代表等,在怡乐议事厅召开议事协商会进行讨论,按照“大家事大家集思广益,可不可行集体商量”原则,一致决定在小区里建设口袋公园,满足居民需求。但是问题来了:小区的面积总共就那么大,空间资源有限,建口袋公园犹如“螺蛳壳做道场”,实属不易。

“4号楼南边场地比较大,可以建在那儿。”

“不行,4号楼南侧离住户卧室太近了,会扰民。”

“2号楼南边呢?”

“2号楼南边有电子屏、饮水机、猕猴桃架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3号楼东侧那处闲置空地能行吗?地下是化粪池,可以把那块地改造一下。”

议事协商会上,居民各抒己见。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初步决定在3号楼东侧一块闲置空地上修建口袋公园。这块空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因为地下是化粪池,地面杂草丛生,废旧砖瓦散落,居民都希望能把这个地方改造一下。

群策群力推进 共同完善方案

在上地街道相关部室的指导与支持下,社区党委书记王飞请来上地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为改造项目提供专业实地勘测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帮助。

“化粪池是需要有警示标志和围栏措施的,以防发生坠落等安全隐患,项目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对安全区域进行了合理避让,并做好安全防护,把周围区域重新设计成小区花园和广场,满足居民日常需求。”上地街道责任规划师高洁说。

经勘测规划,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认为化粪池上方修建活动场地具有可行性。社区立即发动楼(门)长、党支部书记等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随后,又召开了议事协商会,让居民直接参与到设计过程中,现场与规划师一起定方案。经过反复协商讨论,最终敲定了地面处理、休息座椅、石桌石凳、小滑梯、绿地、绿篱、花卉、廊架等设施及具体位置,修建费用由街道公益金承担。

但在准备施工的过程中,紧邻活动场地西侧和南侧有住户提出异议。他们表示,口袋公园的位置离家太近,会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围绕这一问题,社区又组织楼门长、居民代表及街道责任规划师等现场商议,给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弄个宣传栏隔一隔呢?”

“或者建个玻璃墙,既能解决噪音问题,又不挡光。”

经过商议,最终制定出实施方案:一是在口袋公园西侧距离受影响住户小院50厘米处安装带毛玻璃的木质廊架,在廊架东侧种上凌霄花。玻璃可以挡噪音,凌霄花藤可以遮挡视线。二是在口袋公园南侧安装两组宣传栏,也有降低噪音和遮挡视线的效果。

取名“怡乐园” 乐享幸福生活

在口袋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将化粪池主体部分上方设计为月季园和草地,并用小黄杨做了隔离,主要承担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地面活动承重部分则避开了化粪池,放在花园整体靠南的位置,确保安全性。

“从寻找建设空间到制订公园设计方案,乃至如何设置休闲座椅等小细节,我们都多次召开居民会议征求意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街道指定专人负责,并请居民代表和工作人员每周验收,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居民意见落到实处。”上地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金星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大家期盼中的口袋公园建好了,居民们给它取名“怡乐园”,承担着文化娱乐、便民服务、政策宣传、散步锻炼、儿童活动等多项功能。小小的口袋公园装着居民实打实的幸福感,这里成了很多居民每天打卡的地方。

上地街道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大家商量着办”的机制作用,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把群众关心的事办细、办实、办好,持续推动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实现力量在社区汇聚、问题在社区解决、服务在社区延伸,让居民们乐享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周颖珺)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