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后文简称肃南县)充分发挥“‘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机制作用,从化解“小矛盾”、优化“小服务”、管好“小网格”着手,有效激发治理活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化解小矛盾 促进社区环境“大和谐”
“喝一碗热奶茶,聊一聊,静一静,有理说理,有法说法”。肃南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辖区有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22个少数民族。“喝茶”是全县各族群众最显著的生活习惯。2022年,肃南县“阿勒齐”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沿用以往牧民在矛盾发生后请“中间人”(裕固语称“阿勒齐”)喝茶调停的做法,并创新推出“一碗奶茶”调解法,“以茶为媒”听民情、聚民意、解民困。“阿勒齐”调解工作室聚合社区工作者、“法律明白人”、下沉干部、共驻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全科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专家”“熟人”双重优势,在喝茶唠家常的温馨氛围中,逐步引导当事人说出矛盾症结,一同寻找解决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现矛盾纠纷在社区内圆满化解。2024年以来,工作室共调解矛盾纠纷283件,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47件。
现在,县城里的居民有事没事都会去“阿勒齐”调解工作室坐坐,唠唠家常、吐吐不快。工作室里的信息员会认真记录下一件件“小事”,分层次、分类别把信息分流,由“全科”调解员队伍认领化解,让更多的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阿勒齐”调解工作室不仅是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更是社区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各族居民在这里互诉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互“支招”,成为彼此身边的“知心人”,民族团结之花在不知不觉间绚丽绽放。
优化小服务 提供社区生活“大便利”
按需“点”菜、依单“做”菜、服务“送”菜、反馈“品”菜。近年来,肃南县推出志愿服务“菜单”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为载体,以民情信箱、微信便民服务群和便民连心卡等形式接受居民“点菜下单”,推行“预约式上门、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结”便民服务举措,吸纳党员志愿者、医疗卫生工作者、退休教师、热心居民组建“赛罕梅朵”志愿服务队,针对不同“点单”开展政策法规讲解、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跑腿买菜买药、上门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第一时间回应居民关切,实现服务居民群众“零”距离。
为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工作质量,营造一流办事服务环境,肃南县结合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对社区便民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免费打印、复印服务区和相关智能设备,配备便民医药箱、工具箱、微波炉、自助饮水机等便民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周到、更贴心、更便利的服务。同时,通过重新整合空间资源,重点打造便民服务大厅、左邻右舍睦邻之家、积分超市、“邦纳斯共享+”暖心驿站、云端城市书吧、七彩小屋、任萍调解工作室、非遗文化传承室等功能室,将以往单一的社区办公区域打造成综合服务空间,引入新语社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潘小红非遗工坊等第三方组织,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培训等多样化服务。
管好小网格 撬动社区治理“大变化”
一张“网”包罗民生万象,精细“格”服务基层治理。肃南县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智慧化支撑为目标,秉持“多网合一、一网统筹”工作理念,将党建、政法、民政、卫健等各类事项统一整合,打造出“全要素网格”。积极探索“一网统管”“网”得住、“统”得好、“管”得了的基层治理新途径,全面推行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四提四知”民情工作法,让网格员走进辖区商户店铺、居民家中了解需求和问题,收集民情民意,成为居民的“贴心管家”,实现社区网格“无缝隙”、居民诉求“全响应”、社区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共走访商户企业15家,居民1000余户,收集各类诉求50余件,排查矛盾隐患74件。
大力推广“接诉即办”服务平台,引导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在平台上反映电动车乱停乱放、楼道内杂物堆放、供暖相关问题、太阳能热水器渗水等物业问题,留言意见建议。社区在接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后,联合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进行议事协商,以群众自主参与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干预、协调解决,确保居民诉求件件有着落。2024年以来,社区“接诉即办”服务平台累计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49件,切实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为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