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褚国建

浙江省舟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海岛实际,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 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保障。基层治理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舟山市把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制度,汇聚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在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上,舟山市推动基层党组织向开放式小区、工业园区、都市商圈、产业链等延伸,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比如嵊泗县成立文旅产业链党委,制定出台文旅产业链党委工作规则,设置海鲜加工、海钓服务、海岛婚庆服务3个产业链党支部,选优配强党建指导员,以“党建链”串起文旅产业链,覆盖全县文旅商户1139家,辐射文旅产业从业人口约2.5万。

在统筹协调机制建设上,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明确主体职责权益,着力凝聚思想共识、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资源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舟山市定海区的古城改造工作为例,由该区党委组织牵头,共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三新”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多方力量参与,探索形成“多元融合”的工作思路,实现从“没人愿意管”到“有人出面管”再到“居民主动自管”的转变,促使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完善工作制度上,舟山结合本地特点,着力构建高效能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各地以县乡两级社会治理中心为主阵地,全方位、多渠道引入社会工作各方力量,构建完善“部门负责+社会协同+民主协商+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实施“你吹哨、我调度、他响应”等多元“融治理”机制。

固本强基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党建引领,就是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舟山市以迭代升级网格治理体系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组织布局、实践场域、工作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全方位提升。

在组织布局优化上,实现网格建制从点状式向矩阵化的发展。舟山各地优化网格的设置方式和工作标准,形成更加贴合工作实际、贴近群众需求、处置精准的基层网格体系。比如岱山县瀛洲社区在健全“社区党总支—兼合式党支部—楼幢党小组”纵向组织体系的同时,着力加强社区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之间的横向联系,打造高效的网格工作体系。

在实践场域拓展上,舟山紧密结合自身海域辽阔、海岛众多的特点,把支部建在船上,针对原有镇街“管不好”、行业“管不到”的海上治理特殊性,通过建立“航行的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办好“船上事”“家里事”“心头事”,实现了党组织“工作从有形到有魂”“触角从陆地到海上”。嵊泗县将海域管理纳入网格系统,建立一网格一党小组体系,形成“1+3+N”服务团组模式,整合多方资源,组建服务团组,确保海上到陆地的管理服务无缝对接。

在工作模式创新上,舟山市顺应都市夜生活活跃和旅游城市特点,打破传统工作时间限制,向矛盾风险最易暴露、工作力量最为薄弱处进军,切实把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形成以普陀区“网格夜访”为代表的实践新模式。例如,该地网格员利用下班空闲时间,深入小干岛夜市走访了解,听取摊主、周边群众、顾客代表意见建议,现已成为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群策群力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也要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想方设法汇聚更多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度和满意率。舟山市各地社会工作部门扎实做好群众意见汇聚、生活服务、作用发挥等工作,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基层治理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在汇聚群众意见上,舟山各地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贯穿工作始终,用心用情倾听群众意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座谈协商、论证协商、恳谈协商”,切实把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转化成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在服务群众生活上,舟山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采用多种形式实施精准化、团队化、项目化服务,提升了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率。比如舟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的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重点任务清单,推出“小哥食堂”“小哥医院”“小哥药店”“小哥理发店”“小哥学院”等专属服务阵地及相应优惠政策,让新就业群体倍感温暖。

在发挥群众作用上,舟山倾力打造了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外来人员参与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之中,助力形成党员示范带头、社工专业支撑、志愿者有益补充的良性互动、多方共治格局。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