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微光力量 共建美好家园

杜风琛

山东省莱阳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将幼小托管与建言献策相结合、“银龄”关爱与老有所为相结合、“家社”共建与成果共享相结合,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共同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托管课堂+“良方”献策

一位从事网约配送行业的居民说:“从事我们这一行的人天天在外面跑,寒暑假期间让孩子独自在家不放心,带在身边又不方便,多亏社区的托管课堂,能让孩子在这么温馨的环境里学习,还能认识新朋友,我们工作起来心里也踏实。”莱阳市委“两新”工委联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协会针对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开设了托管课堂。为保证师资与服务质量,鸿达社区等7个社区召集了138名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担任托管课堂的老师。这些老师按照“开放、多元、启发”的教学原则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辅导,科学规划学习内容,在让孩子保质保量完成课业的基础上,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2024年暑假以来,莱阳市已在11个社区举办了28场托管课堂活动,惠及家庭4000余户。

“在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与孩子家长的接触沟通中,收集到了许多关于社区建设的宝贵建议和治理‘良方’,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以此为契机,带动广大学生家长通过建言献策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当中呢?经过广泛调研和多方论证,我们开始尝试。”挺城社区负责人介绍说。

挺城社区在托管教室、阅读室一侧设置了建议信箱和“良方书桌”,有些早到的学生家长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在书桌旁边“一吐为快”。家长纷纷表示:“社区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子女托管的难题,还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现在又给了我们机会表达对社区治理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感觉自己成了社区的主人。”

“有人把车停在安全通道,建议尽快联系挪车。”快递员王伟发现文化小区内一处安全通道被私家车辆占用,立刻拍照并上传到社区微信群,社区网格员收到消息便及时处理。目前,“托管课堂+

‘良方’献策”模式已在莱阳市27个社区推广,围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等8大类,征集有效意见建议133条,其中46条被采纳,排查解决安全隐患19处。

“银龄”乐享+老有所为

“早上吃姜,晚上吃萝卜,能调理肠胃……”在莱阳市众城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孙医生的义诊桌前,围满了慕名而来的老人。其中,73岁的张淑娥长期受胃部胀气及缺乏食欲的困扰,特地前来寻求专业建议。2024年以来,众城志愿服务中心共开展各类健康义诊活动170余场,累计服务老年人7万余人次。

“对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莱阳市发动社区居民参与,通过结对帮扶、邻里互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莱阳市还依托志愿服务宣讲团及文体类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老人家,家里的水管已经修好了。平日里要是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您就打这张卡片上的电话。”这是老干部盖永海对社区独居老人的叮嘱。作为社区“银发长者”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盖永海经常带领志愿者到社区空巢、独居、失能老人家中走访,并发放“爱心联系卡”,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其生活需求。

此外,莱阳市还将发挥“银发”力量与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相结合,组建课后教育辅导、政策宣传讲解、安全排查巡逻、邻里纠纷化解、社区议事评价和日常走访帮扶等8支“银发长者”志愿服务小分队。

“家社”共建+儿童参与

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在悦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阅读室里,16名家长带着孩子齐聚一堂共同阅读红色文学经典《小英雄雨来》。这是莱阳市众城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的第23届“秋韵‘悦’享亲子时光”读书会。有家长表示:“平日里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魅力,也增进了家长群体的互助支持,希望能持续办下去。”

近年来,莱阳市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专业引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构建“校社合育”的大教育圈和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先后举办了50余场家庭教育公益系列活动,受益人群6600余人次,涉及2700多个家庭。

“各位叔叔阿姨好,这里是展馆的第三部分‘旌旗破晓’,介绍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莱阳县委发动群众组建赤山营参军参战……”在莱阳市胶东第一县委革命历史文化展览馆内,六年级的学生黄浩宇化身志愿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莱阳县委的发展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不少家长表示:“参与这样的志愿讲解活动,不仅让孩子体验了讲解员的工作,锻炼了口才,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

(作者系中共莱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