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新兴领域党建 让新就业群体“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

“您好!您点的餐到了,麻烦您到门口拿一下。”“您好!您的快递到了,请问您方便签收吗?”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或奔波在街头巷尾,或穿梭于楼宇院落,用双手承载城市烟火,用脚步丈量城市变化,他们是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好帮手”,城市发展的“新邻居”。

“每一个创造价值的人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我们同在一座城,亲如一家人。”2024年12月12日,河南省郑州市正式启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向社会各界发出友“新”倡议,号召广大市民共同携手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

新就业群体是助力城市发展、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郑州市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把新就业群体身边的“暖心小事”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大事”。

制度是保障 “管行业管党建”责任压得更实

为了进一步厘清各级各部门抓党建工作责任,郑州市制定《关于全力构建高质量关爱凝聚体系 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指导意见》《郑州市“两企三新”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建立经费保障、述职评议、督促检查等多项制度措施,逐步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体系。

“实施办法进一步突出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部门抓行业党建责任,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动员社会力量,全力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特别是通过凝聚城市大爱,为新就业群体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郑州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郑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两企三新”处负责人孙晓磊说。

郑州市已成立交通运输、互联网、快递、外卖配送等15家行业党委,均配备专职党建工作人员。同时持续完善党委政府与新兴领域群体间的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开通新兴领域建议征集直通车,广泛收集企业、社会组织在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协助解决惠企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不及时不到位问题。

服务是关键 与新就业群体的心贴得更近

“我是一名刚入职的网约配送员,最头疼两件事:一是进门登记,二是进门找楼。现在小区结构太复杂,希望帮忙解决。”这是一名网约配送员通过“人民建议·郑好有你”专区提出的建议,也是郑州市创新推出“骑手码”的起因。

2024年10月,郑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郑州市城市综合服务平台“郑好办”APP,开发上线“骑手码”,“骑手”通过“郑好办”APP一键扫码便可自动登记、认证,通行全过程仅需3秒钟。

“现在保安和‘骑手’已经有了默契,不用提醒,大家就会扫一扫,我们物业很省心,业主也给我们点赞。”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西大街街道郁金香小区物业主管张素梅说道。

目前,“骑手码”已经在全市6501个有门禁门卫小区部署应用,覆盖率达96.13%。部分小区配套上线“骑手友好社区小区路线图”,详细标注楼栋号和位置,“骑手”再也不怕迷路。

“我叫胡海,是一名网约配送员。我想要一个充电宝,帮手机充电续航。”“我想要一副手套,冬天骑车太冷了。”“我需要一个暖风扇。”……

2025年春节前夕,郑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发动爱心企业、商户和热心市民,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得到热烈响应。

“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有需要的人来说,这是冬日里的一束温暖阳光,可以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幸福的新年。”惠济区刘寨街道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志杰说,他们已经帮助50余人实现了“微心愿”,把心愿清单变成了幸福清单。

凝聚是目标 社会治理“新力量”更强

在郑州,新就业群体超40万人,他们积极投身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创建、隐患排查,将“顺手”公益做得有声有色。

“书记,我送餐发现8号楼有一位独居老人,行动不太方便,咱社区可以重点关注一下。”网约配送员贾海波最近有了一个新身份——二七区青秀佳苑社区“流动网格员”。凭借工作走街串巷、直接到户的特点,网约配送员可以及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邻里矛盾等问题通过“随手拍”上报社区,为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微力量”。

像贾海波这样的“流动网格员”还有很多。2024年9月,郑州市印发《郑州市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省会城市基层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6项行动47项重点任务,累计推动6967名新就业群体到基层报到,引导2952名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组建“雷锋的士”“清朗网络”“骑士先锋”“急救侠”等一批志愿服务队,为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治理增量”,真正实现了“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路渐侠 雷宇)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