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暖“新” 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暖

朱苗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现有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约6000人。近日,上高县委社会工作部围绕“关心机制友好”“服务设施友好”“交通环境友好”等10个方面,制定暖“新”课堂、暖“新”驿站、暖“新”健康行动等10条具体措施,做细做实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深入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

畅通“最后100米” 解决进门难

网约配送员李毅说:“让我最头疼的就是有些保安不让我们进小区,但我们工作要求基本都是要送餐上门,在门口耽误时间长,一旦超时容易被客户投诉。”

由上高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召集县委政法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各行业综合党委,选取商户集中、居民小区集中的10个城镇社区为试点,完善友好场景设施建设,加强文明配送理念宣传,积极引导居民群众了解、理解、关爱新就业群体,营造更加友善的从业环境。

从优化人员进出方式、规范划定停车位、清晰明确路线图3个方面着手,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问题,畅通配送服务“最后100米”。统筹考虑业委会利益,简化小区门岗身份登记程序,加强对保安队伍监督管理,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门好进。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暖“新”停车位,引导居民优先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先停,方便他们即停即走。在小区入口设置简洁明了的楼栋路线图、指引标示牌,加装完善楼宇门牌标识,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路好找。

构建服务网络 解决休息难

“原来没接到订单的时候,经常在街心花园、华莱士(快餐店)这些地方等。现在驿站配备各种设施,特别是在晚班时间,刷脸就能进来休息,很方便。”网约配送员赵亮说道。

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上高县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银行网点等资源,科学布局“红色驿站”68家,免费提供歇息、饮水、热饭、充电等暖心服务,配备药品、雨具等应急物品,站旁建设充(换)电设施。用好用活“红色驿站”资源,联合共建单位,定期在驿站开展法律咨询、就业指导、急救技能培训等贴心服务,号召新就业群体没事常来坐坐,真正把“红色驿站”建成凝聚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

链接商户资源,动员一批爱心商家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延时用餐服务,并给予专享用餐折扣,在店内设置休憩位,邀请网约车司机进店等单。同时,依托社区助老食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折扣套餐、饮水补给、餐食加热。

整合资源力量 解决看护难

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工作站等为依托,在试点社区设置“童心港湾”,聘请“童伴妈妈”,动员党员志愿者开设“四点半课堂”,免费提供学后托管、作业辅导、兴趣培训等服务,助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不稳定、子女看护难问题。同时,不定期组织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和家人参加绘画、观影、手工制作等活动,帮助减轻工作压力,提升新就业群体幸福感。

针对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瓶颈和发展需求,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多途径为新就业群体赋能,化解职业发展焦虑。利用网点站点晨会、例会时间,不定期开设学习“微”课堂,包含党的创新理论、交通安全、普法宣传等,内容丰富多样,紧贴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需求。同时,依托党校、青年夜校开设“小哥学堂”,根据申请人数和职业特点,定制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规划指导、合法权益保障等个性化课程,有效帮助新就业群体克服本领恐慌。

深化共建共治共享

解决参与治理难

“发现什么问题可以拍照上传或者向网格员反应,处理都很快,能为社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很自豪。”网约车司机晏国林说道。

发挥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拓宽参与城市治理路径,健全暖“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新就业群体治理力量。为30名新就业群体代表颁发“城市治理合伙人”聘书,量身打造“民意收集”“安全巡查”“纠纷化解”“助老服务”“义务宣传”“文明监督”6个角色,组织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车辆亮标识、党员亮身份、服务亮风采,做城市治理的“移动探头”。依托“锦快办”小程序、“随手拍”微信群,鼓励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随手拍摄上传安全隐患、不文明现象等问题线索,便于所属社区立即掌握情况,转交相应职能部门或属地党组织及时“接单整改”,并上传公布整改情况。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是“勤劳的小蜜蜂”,为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新就业群体队伍复杂庞大,“痛点”多、“燃点”低,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关怀,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加强与新就业群体的互动联系,想其所想,联合各方资源、打通难点堵点,持续丰富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城市暖意。

(作者单位为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