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楼宇党建新模式激活发展新动力

商务楼宇常被称为“立体的开发区”“垂直的商业街”,楼宇内企业集聚、人员密集、诉求多元,山东省胶州市积极创新楼宇党建模式,在三里河街道天泰金融广场等部分楼宇试点基础上,探索“113”(1个引领、1个平台、3项清单)楼宇党建新模式,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楼宇党建与楼宇经济、楼宇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楼宇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楼宇动力主轴

健全楼宇工作体系。注重发挥街道属地功能作用,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街道楼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搭建“街道党工委—‘两新’综合党委—楼宇联合党委—楼宇党支部”四级组织架构,组建街道楼宇联合党委,分管楼宇经济工作的党员负责同志担任联合党委书记,整合街道涉企政务、经济统计、基层党建等力量,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明确党建惠企职责。楼宇联合党委牵头负责对企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建立对口沟通渠道,定期梳理楼宇企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加大对楼宇企业支持和指导力度;与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会等行业协会建立合作机制,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科创易贷培训大讲堂等,助力楼宇企业发展。

延伸党的组织“触角”。坚持“把支部建在楼宇上”,目前已成立楼宇党支部16个,大力推进党的组织“进楼入企”。发挥楼宇党支部“一线堡垒”作用,全面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摸排企业党支部发展、职工入党意愿等情况,目前已储备楼宇企业入党积极分子23名。

创新“楼事会”平台 推进共商共议共办

协同发展共商。推行楼长轮值,选聘11位素质好、情况熟、组织协调力强的企业管理人员,每3个月轮值担任“楼长”,由轮值楼长牵头开展助企活动,已举办新质生产力交流论坛、金融大讲堂等活动11次。依托“楼事会”洽谈引进18家银行、律所、保险等楼宇合作机构,构建完整商事服务链条,推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目前,银行机构为楼宇企业提供定制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200万元,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治理难题共议。建立楼宇诉求事项“每日提报”和“楼长接待日”双路径,常态化收集企业职工意见。每季度召开“楼事会”,累计邀请26名企业职工参与楼内公共事务,先后推出闲置空间配置、垃圾分类回收等7个议题,形成“收集意见—确立议题—调查研究—会议讨论—形成决议—反馈结果”闭环议事流程,目前已解决楼宇卫生清理、外卖进楼等诉求16件。

服务事项共办。探索党群阵地集约共用模式,在入驻楼宇的银行、邮政或通信企业营业厅打造楼宇党群服务工作站,推行“一个专窗、一名专员、一事全办”,将行政审批、社保、医保等54项服务下沉前移,实现即办、帮办“一站式”服务。采取“1对1”或“1对N”结对共建方式,协调4家企业党组织与街道部门、驻地社区党组织结对子,并与周边小学、大型商超开展教育合作、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13场,将共建空间从“楼宇”拓至“楼域”,形成多层次参与、多领域合作、多方面共赢的楼宇党建“生态圈”。

建立“三清单”机制 赋能楼宇经济发展

建立“需求清单”,聚焦发展解需求。依托党建服务专员、惠企服务专员等“七大服务专员”工作力量,常态化开展“党建惠企·遍访企业”行动,定期走访楼宇企业600余家。“楼事会”运行以来,共收集企业用工、供应链配套等问题13件,协调帮助解决6件。

建立“资源清单”,整合资源强供给。围绕服务楼宇企业经营发展,系统梳理金融类、财务类、法律类等4类服务企业,会计、律师等5种专业人才资源,帮助13家企业参加高新技术资金申报,引导新增纳统企业4家,推动政策红利、企业专长、人才特长最大化耦合。

建立“项目清单”,项目管理促落实。运用项目化思维,推动企业需求和服务资源相匹配,形成政银企对接、权益维护等12个“楼事项目”。其中,针对企业最关注的营业审批、就业创业等需求,建立“政策宣讲项目”,通过举办惠企政策进楼宇活动为企业“零距离”普及政策。

(山东省胶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