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大冶市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聚焦聚力“优化治理单元、回归治理本位、下移治理重心、整合治理资源、突出治理主体”5个方面,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优化治理单元 做实小组小区
在划分上做实。以“地域相连、规模适度、群众利益有联结”为原则,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为基础,依托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数据,划分2735个村民小组和393个居民小区,推动地域边界、云上数据和组织管理相统一,实现治理精准化、数字化。
在组织上做优。推动党组织、群团组织向村民小组(居民小区)覆盖,组建湾组党支部(党小组)1584个、小区党支部393个、楼栋党小组1269个。在农村推行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理事会会长,在城市推行小区党支部与小区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党的领导纵向到底,联系服务群众横向到边。
在功能上做强。统筹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内各类资源共驻共建,用好湾组文化礼堂和幸福食堂、小区红色驿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向下延伸;找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家养老、停车充电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增强服务功能。
回归治理本位 厘清权责边界
厘清权责关系。以“县负主责、分级负责”为导向,以基层减负为目标,对乡镇(街道)职责事项进行梳理,明确乡镇(街道)主责事项36项,同比减少21.7%。为乡镇(街道)“定责划界、明晰权责”,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联系群众。
梳理服务事项。从群众需求出发,重新梳理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精简合并90个镇级政务服务事项。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目前,乡镇(街道)综合窗口可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农村建房、小餐饮、新生儿出生等13个“一件事”,月均办件量达100余件。
优化考评监督。坚持以各级执行主责事项清单情况为依据,明确“主责之外不考核”,防止上级以考核为名向基层转嫁责任。结合重点镇、特色镇、街道3个特色类别,探索实施一次性、差异化考核。建立以下评上的部门考核机制,提升基层和群众评价在年终考核中的比重,让基层发声,督促部门履职。
下移治理重心 做强街乡枢纽
设置“能责相适、条块融合”的乡镇(街道)机构。以“上下能对应、左右能协同、职能不交叉、工作成闭环”为原则,规范设置“六办三中心”,将乡镇(街道)主责事项、乡镇(街道)所有人员归口到“六办三中心”,实现人、事、机构三统一,增强乡镇(街道)条块统筹能力,形成“上面千针万线、街乡一针一线”工作格局。
探索“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运行机制。明确“六办三中心”对口具体市直部门,建立“人员AB角”“联席会议”等机制,推动乡镇(街道)“六办三中心”内部协同、有序运转。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乡镇(街道)解决不了的问题细分为一般、攻坚、紧急三类吹哨事项,采取“街乡吹哨+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交办分流+纪委日常督办+组织部年终考核”的方式,上下联动化解乡镇(街道)难点、堵点问题。
建立“高效运转、统筹线下”的综合信息化平台。按照“对接数据、对接部门、对接服务”的要求,搭建“信息+工作+服务”三位一体的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着力打造分级共享的“数据底座”、贯通协同的“OA系统”、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市民之家”。在此基础上,新增乡镇(街道)政务数据可视化模块,实时显示便民服务事项办理进度等指标,以数智赋能基层治理。
整合治理资源 搭建服务体系
建立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基层群众办事只找“一个窗口”。线上专注办好“冶好办”,整合现有APP、小程序等,利用AI技术,打造线上人机交互版本,力争实现群众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转变;线下完善“单一窗口”服务模式,在市、乡镇(街道)两级政务中心全面实施以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为核心的“一窗通办”改革,打造市级“2+4”和乡镇(街道)“1+1”的“一窗通办”服务机制。同时,加快推进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投资项目“一键审批”、企业诉求“一键处办”、政策资金“一键兑付”、中介服务“一键获取”。
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办理体系,实现非警务民意诉求只拨“一个号码”。整合“12345”“12315”等13个诉求渠道,建立“民情通”统一诉求处办平台,打通“全量收集―精准交办―高效处理―及时反馈”工作闭环,让群众诉求听得见、办得好。
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只找“一个机构”。落实矛盾纠纷、社情民意“一日一研判”和“重大事项专题研判”工作机制,用好市、镇、村(社区)三级综治平台和市、镇、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四级调处体系,推动实现“631”工作目标(6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一级,3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街乡一级,1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县市区一级)。
突出治理主体 坚持群众主角
访民情,让群众说事。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入湾组小区,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拉家常、聚在湾组广场话发展、走进群众家里听民意。
聚民意,让群众议事。积极搭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阳光议事厅、湾组夜话等线下议事平台,畅通微信群共议、电话征求在外人员意见等共商共议渠道,让群众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制定小组理事会、小区业委会议事规则,规范议事协商程序。
汇民力,让群众主事。注重将有意愿、有时间、有能力、有威信的群众挖掘出来,引领带动群众以筹资筹物、投工投劳、让地让利等方式参与实施项目。健全“以奖代补”机制,建立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等7大类项目库。2024年,群众捐资3144.98万元,商议实施村庄建设项目1122个,乡村面貌大为改善。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