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邻”聚力 共筑幸福“家”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共同缔造理念,以居民小区为治理单元,通过强组织、搭平台、建机制,凝聚亲邻力量,推动共治共享,构建出“组织邻里建、事情邻里商、难题邻里解、服务邻里享”的治理新格局。

筑牢治理“邻”组织。硚口区着眼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灵活设置基层治理单元,深化街坊党建工作,推动社区构建“社区—小区(网格)—楼栋(邻里)”一贯到底的全覆盖治理体系。易家街道张公堤北社区以楼栋为基本单位,充分利用“熟人”优势,将基层治理触角向楼栋延伸,从离退休党员干部、优秀居民志愿者中挑选出16名邻里长,担任片区联络员、宣传员,发动百余名热心居民成为楼道“啄木鸟”,扎根小区网格、邻里片区和楼栋单元,在串门聊天中收集社情民意,搭建“问题鸟巢”,构筑起“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邻里长—楼栋长—‘啄木鸟’民情员”的“五级微组织”链条,形成了每个邻里片区1名邻里长、2名楼栋长和N名“啄木鸟”民情员的“1+2+N”楼栋治理体系网。

搭建议事“邻”平台。硚口区立足实际,围绕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行“五民工作法”,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古田街道古画社区充分撬动基层自治共治力量,依托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休闲长廊等场所,搭建10余处“画里画外”邻里议事微阵地,夯实基层治理平台,为居民提供可活动、可议事的场所。创新“三问五步”议事机制,以“线上+线下”问需于民、“分类+分步”问计于民、“公示+评价”问效于民的“三问”方式,贯穿“议前调研问需、议时多方听策、议后分类交办、办时跟踪监督、事后效果评价”的“五步”流程,形成邻里议事协商闭环机制。目前,古画社区利用“画里画外”议事平台协商了规范停车、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百余条居民议题,提升了社区治理质效。

聚力共解“邻”难题。硚口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坚持引导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凝聚邻里力量,解决社区治理“大难题”。荣华街道幸乐社区幸乐村10号是建于1998年的老旧小区,面对老小区无维修资金、无专业物业、无出行电梯的“三无”难题,幸乐社区党委凝聚邻里共治力量,创新组建由网格员牵头、9个楼层长配合的电梯筹备小组,组织群众在邻里单元内,自谋加装方案、自筹电梯资金、自管电梯运行。截至目前,幸乐村10号超大连体电梯已投入运行,解决了125户居民出行难题。

守望共享“邻”服务。硚口区深入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聚焦“一老一幼”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整合多方力量组建服务队,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显著增强。汉水桥街道海工社区挖掘居民骨干,实施“邻里守望”享老项目,构建由邻居、楼栋长、社区骨干及物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关爱网络,探索“慈善基金聚能量,积分兑换促参与”邻里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自助互助养老,低龄帮扶高龄”的波浪式养老服务循环,形成独居老人自发每天定时定点集中碰面的“抱团取暖”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