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相关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若干措施落细落实,以抓强队伍建设、抓实数字赋能、抓牢权责规范、抓严工作留痕一体发力,助力基层组织“轻装前行”。
抓强“四支队伍” 促基层“减压提气”
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联合开展居(村)民委员会成员补选工作,及时补选居(村)民委员会成员,充实基层工作者队伍。
优化驻村力量选派管理。组织第一书记帮扶村开展驻村成效调研,针对新一轮拟调减村及新增帮扶村开展实地核查,在现有240个驻村帮扶的基础上调减42个帮扶村,新增47个帮扶村。
组建“入户联心”队伍。整合各级社区(村)“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网格员、“双百社工”等组建联户队伍,做实政策宣传、民情了解、意见建议征集、矛盾化解等工作。
整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队伍。将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吸收为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一线探头”作用,协助社区(村)工作人员及时解决群众反馈问题,化“基层末梢”为“平安前哨”。
抓实“三个平台” 促基层“减负提能”
建立“入户联心”平台。打造“民情地图—入户联心”应用场景,开展“入户联心”行动,运用“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对群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闭环处置,在系统中形成“网格事件上报—流转处置—结果反馈”闭环管理格局。
搭建“线上议事厅”。打造“意见箱”“议事厅”“投票箱”等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民主议事服务功能,发动群众参与社区事务讨论,群众通过“意见箱”反映意见、“议事厅”互动议事、“投票箱”参与投票,实现“离家不离乡”,解决因群众外出务工召开会议难问题,为基层干部赋能。
搭建“线上公开栏”。打造“我要看账”“集体三资”等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财务公开监督服务功能,实现村集体经济财务收支信息和发票票据每月公开,从根源上解决乱账、错账问题,减轻基层人员负担。
抓牢“三减工程” 促基层“减量提质”
减权责。编制镇(街道)权责事项“三张清单”,理顺镇(街道)与县级部门职责关系,推动构建“照清单履职、依清单办事”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回收204项专业性较强、镇(街道)难以承接事项,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同时,制定社区(村)禁入事项清单,明确“十个不得”。
减牌子。制定社区(村)牌子保留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保留挂牌34类,不予挂牌77类,开展第二轮“清牌减负”专项行动。
减证明。主动协调住建、公安、卫健、教育、银行等部门,取消在办理业务时要求社区(村)出具的证明事项96个,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升级提质。
抓严“一个行动” 促基层“减痕提效”
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范围内的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等进行摸底,梳理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5个,政务公众账号共有189个,清理政务公众账号3个,整合、解散工作群组341个。从微信群“瘦身”入手,对功能重复、人员重叠的微信工作群、政务类APP进行清除整合,对属地基层干部打卡签到、积分排名、在线时长、上传不必要截图或视频等加重负担问题进行排查,对临时性工作群组及时解散,让基层干部的手机“轻”起来、负担“减”下去。
(作者单位为广东省汕尾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