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把脉基层治理热点、难点、堵点,大力推行“1+N”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基层治理巴彦淖尔样板。
坚持组织联建 织密区域党建“联动网”
巴彦淖尔市成立由社区党组织和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三新”领域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联合党委,全市149个社区全部建立“1+N”联合党委。
“第一书记”抓统筹。由实力较强、资源丰富的机关部门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党委“第一书记”,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督导共建进展成效,切实调动各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常务书记”抓协同。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常务书记”,通过摸底调查列出共建“需求菜单”,定期向牵头单位反馈各成员单位共建情况,为共建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轮值书记”抓共建。每月由共建单位党组织书记轮流担任“轮值书记”,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认岗领责开展服务,提升服务群众整体效能。
坚持区块联动 盘活区域党建“资源库”
实行两访、双定、落实、总结、双反馈“五步”工作法,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两访”定“单”。通过定期走访群众、召开议事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列出“需求菜单”;通过不定期走访共建单位,掌握优势资源,商定共建意向,使需求“菜单”和服务“清单”精准对接。
“双定”领“单”。2024年年初,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分析梳理居民需求“菜单”和共建单位资源,确定共建事项,签订责任清单。
“落实”接“单”。共建单位根据“共建责任清单”确定服务事项,制定实施方案,按期开展共建活动,推动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业务共促。
“总结”出“单”。社区联合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对每个阶段共建活动开展情况梳理总结,查找不足、分析成因,着力优化共建路径。
“双反馈”评“单”。社区定期反馈共建单位活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履职情况,公开晾晒共建活动成效,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党建融合 绘好区域党建“同心圆”
以“四个融合”为引领,督促激励社区党组织、共建单位党组织、牵头单位党组织履职尽责、主动作为。
组织融合,筑牢坚强堡垒。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主干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网格,全面领导、全程嵌入基层社会治理。
工作融合,实现共建共享。科学划定1398个城市网格,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783人、兼职网格员1936人,推动综治、社保、救助等各类治理功能聚集到社区、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累计为居民群众办理各类事项6.2万余件。
服务融合,走实群众路线。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行社会组织服务、志愿服务进社区等多种服务模式,1.4万余名社区志愿者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各类问题5800多件。
发展融合共建和谐家园。扎实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市县两级1028家单位、“三新”领域党组织与149个社区签订民生项目认领书,2.25万余名在职党员累计办理民生实事4000余件。
坚持强基固本 激活区域党建“新引擎”
以夯实基层治理力量为切入点,着力在建队伍、促保障、强支撑上下实功、求实效。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标准,社区全部实行“一肩挑”,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平均每个社区配备10人左右。
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实施财政投入兜底、社会各方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拨付不少于9万元办公活动经费,着力提升社区办事能力。
推进社区场所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试行)》,全市所有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标,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活动场所达到41.4%,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大幅提升。
巴彦淖尔市将进一步优化整合街道社区各类资源和治理力量,不断深化拓展“1+N”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奋力谱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篇章。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