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

“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内蒙古扎实推进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紧紧围绕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着力在抓统筹、建机制、聚合力、提效能、促发展上下功夫,凝心聚力推动新时代内蒙古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坚持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集中攻坚、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覆盖深化理论武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形成常态长效。

深化专题领学。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列入“第一议题”,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体系,截至目前,自治区已开展集中培训245期。

深化宣传导学。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农村文化礼堂、城市文化广场等阵地,采取“书记讲给书记听”“老村长议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宣讲1.2万场次,直接受众110.6万人次。

深化教育实践。强化示范培训,深入解读阐释,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掌握精神要义。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全链条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进一步理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持续健全领导体制。自治区层面,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项组;盟市和旗县(市、区)层面,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凝聚部门合力,解决治理难题。

持续完善组织体系。纵向上,重塑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市、区两级党委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250个街道和2889个社区全覆盖完善“大工委”“大党委”工作机制。横向上,构建“一核引领、多方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枢纽作用,吸纳1.48万家驻区单位下沉街道,共同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5985次、研究民生项目7773个。

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关键处发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效能、上水平。呼和浩特市抓好平急转换能力建设和力量储备;乌兰察布市完善网格问题排查、及时响应、任务分办、落实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牵引,全方位推进基层治理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自治区层面强化统筹,自治区党委有关领导调度,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组织部、社会工作部牵头,聚焦“减负、赋能、解困、整改、督促”目标要求,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集中攻坚抓破解。将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和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一体推进,深入开展苏木乡镇(街道)“四化”、嘎查村(社区)“六清理两强化”、自治区行业部门“两优”三个专项行动,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选取第一批12个盟市13个旗县(市、区)30个苏木乡镇(街道)完善“三张清单”,一体推进嘎查村(社区)完善履职事项清单,持续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

以点带面抓落实。针对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推动整改全部完成。围绕25项工作任务细化措施,推进各项任务按时整改落实。

创新实验抓品牌。基于自治区城区、农区、牧区、矿区、林区、边境地区形态并存,基层治理在资源配置、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堵点的实际,开展3批37个实验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呼和浩特市构建“六个一”基层治理体系,鄂尔多斯市“多多评”、社区暖心事等经验做法取得良好效果。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播报“村闻联播”奏响乡风文明好声音》入选全国第六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以完善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领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网格楼栋延伸,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贯到底的“小三级”组织链条,推进“多格合一”,全区划分社区网格2.55万个,在商业街区、商圈市场等区域设置专属网格,同步建立网格党支部,探索完善“党小组+网格员+楼栋(单元)长”治理机制,强化基层“微治理”。成立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党委,统筹推进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和重点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组织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全领域多行业党建“百日攻坚”行动和“三问三建三引领”赋能增效行动,推动全区有党员的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9.54%。

构建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层面《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起规范基层权责“一个实施意见、五个目录清单”一揽子政策文件,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全区11038个嘎查村、2889个城市社区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治安防卫、人民调解、环境物业和妇女儿童等下属委员会,持续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指导各盟市健全嘎查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制度。截至目前,89%的旗县(市、区)制定了协商目录清单,各嘎查村(社区)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积极推进信访工作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法治化,大力推广信访代办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政法委推动建设“一站式”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094个。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全区嘎查村(社区)制定道德评议“红黑榜”、设立“积分制”,成为“三治融合”的有效载体。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创新开展“信访代办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以强化基础保障为重点,全要素推动基层治理资源力量下沉。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引领带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基层倾斜。

推动力量下沉。推动全区苏木乡镇编制精简11%,街道编制增加45.6%。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制度设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30939名,提前实现了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目标。

推动服务下沉。建设3041个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建设便民利民“综合体”。推行“小办公、大服务、开放式”社区场所空间设置,全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到每百户38平方米,居民活动面积占比达60%。推动嘎查村(社区)精简办事窗口,设置综合业务窗口。

推动数智赋能。政数局牵头建设基层“一表通”系统,系统自运行以来,报表精减近80%,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基层少填表”;由社会工作部牵头,充实完善“全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据库”,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