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本刊编辑部

又是一年春风暖,我们迎来了农历乙巳蛇年。“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这些暖心话语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维护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是连接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桥梁,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地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红色楼长(单元长)”五级体系,统筹驻地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党组织各方力量,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形成精细化的治理网络。各地通过探索实现党建活动和治理需求的有效对接,梳理辖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项目清单”,形成辖区内社会治理的“需求项目清单”,制定关于精准对接资源与需求的“对接项目清单”,将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

加强数智赋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去粗放式的基层治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借助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准确、快速收集辖区内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精准识别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时进行上报、处理,达到“民呼我应”的效果,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工作者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具体。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方便群众办事、畅通群众诉求通道、让群众感到更安全更幸福作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社区工作者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提高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实践提高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本期重点策划聚焦内蒙古自治区坚持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集中攻坚、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