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蒲公英”让城市更有温情 

张小英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三单三度”工作法将服务融进去、作用显出来,推进“红色蒲公英驿站”由展示型向实用型转变,深化党建品牌效应,实现思想政治引领与凝聚服务深度融合,探索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制订需求清单 提升群众参与热度

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确定《“红色蒲公英驿站”服务提升专项议题》,通过线上线下“双十”渠道,广泛征集群众需求,做到因需施策。

将10条线上渠道(问计江西平台、信访平台、湖口政务网、县委民声通道、县政府值班电话、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湖口县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热线、各级领导信箱、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络自媒体)与10条线下渠道(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箱“收”、组织公开听证会“议”、开展研讨座谈会“询”、走访调研“问”、网格化排查“摸”、问卷调查“找”、邀请群众面对面“谈”、社区公告栏“看”、党群服务中心“集”、“红色蒲公英驿站”“听”)相融合,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式征集15类42项民生需求,涉及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及老弱孤困各类人群。

制订服务清单 增强组织聚合深度

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通过联席会商、研讨调度、现场指导等方式,以融智、融力、融心、融通“四融”机制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志愿者等强化党建引领与指导,广泛持续开展帮扶“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活动。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将通过“双十”渠道征集的民生需求,细化分解成服务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志愿者等逐一认领,对接好相应的“红色蒲公英驿站”,分期分批落实到位,达到为民“解渴、解忧、解难、解困”的效果。

目前,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已联合多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红色蒲公英驿站”开展“防溺水宣传”“温暖开学季·关爱助成长”等护幼活动,联合社区及社会组织开展“欢度中秋·情暖夕阳”“‘益’起行动·爱心长久”等敬老活动,联合县委政法委、县心理咨询师协会等部门与行业协会开展“压力识别与管理”讲座、心理健康普查等助力基层治理活动,联合县委宣传部、志愿者联合会等部门与社会组织开展“一顿饭的陪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等志愿活动。

制订建设清单 深化效应辐射广度

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理念,结合征集的需求和建议,在进一步完善原有驿站配套设施及延长服务链的基础上,以“1+N”模式构建“友好场景”服务网,打通为民服务的“毛细血管”。

打造“1+N”服务阵地。以“红色蒲公英”党建品牌为统领,创建N个突出重点服务人群的个性化阵地,如整合国道、省道沿线的公路道班打造“红色蒲公英·货车司机驿站”,结合园区实际打造“红色蒲公英·长途货运司机之家”,在海山停车场建设“红色蒲公英·司机之家”,结合鄱阳湖大市场人流量大、人口商圈楼宇集中等特点打造“红色蒲公英·暖‘新’驿站”等,已建各类“红色蒲公英驿站”26家。

拓展“1+N”服务对象。“红色蒲公英驿站”服务群体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为主,同时也为环卫工人、农民工、交警等户外劳动者及老弱孤困人群提供服务。

延长“1+N”服务链条。在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基础上,联合县司法局、卫健委、教体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县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师协会、家庭教育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志愿提供法律、医疗保健、心理干预、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免费咨询及对接服务,已为17类人群提供千余次服务,帮助解决各类难题800余件。

创建“1+N”管理模式。由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县城管局、交通局、住建局、公路中心、社区、乡镇、志愿者联合会等相关部门及组织协同参与管理和维护,鼓励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参与管理和服务。

(作者单位为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罗昕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