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行动 发挥“新”力量 激发“新”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紧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三新”行动(凝“新”、暖“新”、强“新”),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凝“新”聚力 活跃地带变坚强堡垒

健全工作体系。鱼峰区构建党委负总责、“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兜底治理的新业态党建工作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行业管理部门担责履职、发挥作用,确保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人抓、统得起、管得好。

压实工作责任。出台鱼峰区《“红领鱼峰·暖新行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方案》,细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分工负责、定期研判、督促指导的运行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分析解决问题,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推进“两个覆盖”。大力推进“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行动,对辖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开展全覆盖摸排,摸清新就业群体党员底数,累计摸排新业态企业78家,新就业群体1309名,共组建党组织17个。坚持组建与规范并举,选派8名党建指导员指导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自治区党建工作示范点1个、市级星级党组织7个。

暖“新”护航 “无处落脚”变“处处是家”

建设暖“新”驿站。依托商圈楼宇、工业园区、沿街寄递网点、社区党群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阵地,因地制宜打造12个暖“新”驿站,配备休息桌椅、饮水机、空调、书刊柜(架)等设施设备,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麒麟街道建设“麒行驿站”,提供临时休息、饭菜加热、智能充电、应急用药、学习培训等服务。

实施暖“新”行动。整合辖区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商户等资源,编制服务新就业群体事项清单,升级“码上服务”小程序,建立“点单式”服务机制,依托驿站广泛开展“党建带群建·暖‘新’在行动”活动60余次,捐赠物资5万元,累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白莲街道打造“雷锋超市”志愿服务项目,每月19日开展“雷锋一条街”志愿活动,免费提供爱心餐、义诊义剪、电器维修等服务项目。

架起连“新”桥梁。依托柳州市“我帮您”志愿服务品牌,协调市总工会、司法局、人社局、法院、广西育才教育集团、柳州市民宇职业培训学校等单位、社会组织力量,成立护“新”志愿服务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劳动纠纷调解、机动车交通事故处置、工会职工权益保障、反诈宣传、学历提升、就业指导等服务,通过诉前调解化解案件38件,为新就业群体挽回损失109万余元。

强“新”促治 服务对象变共建伙伴

做好网格管理。组建“志愿服务队”“红色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应急保障队”4支志愿服务队伍,将43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近编入其服务区域所在的社区网格,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化身“流动哨兵”,在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递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天马街道立足多民族聚居的实际,引导新就业群体担当基层治理“流动网格员”,推动“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助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协同处置难题。建立“发现问题—快速处置—结果反馈”机制,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社情报送”等方式助力基层治理,争当“移动探头”,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社区服务等工作。志愿服务队共发现、上报占道经营、道路损毁、乱贴乱画、飞线充电等问题2700余条(次),参加集体献血、爱心送考等献爱心活动38次。

实行积分奖励。推行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分奖励制度,在“鱼峰乡村钉”“智慧e行”等程序上设置“积分兑换”模块,实行“积分换实物”“积分换服务”奖励,进一步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截至目前,累计审核发放积分18万,兑换实物8000余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罗昕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