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本刊编辑部

有这样一群身份特殊、数量庞大的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付出,服务着千家万户,已成为百姓生活、城市运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就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分外牵挂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这些新业态岗位的涌现,为劳动者打开了新的就业空间。然而,新就业群体也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社会认同感低、城市融入感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本期特别报道聚焦北京市西城区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形成的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可供各地参考借鉴。

探索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党组织是最坚强的依靠,也是最温暖的怀抱。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织形态新、更新迭代快、流动性强的特点,要坚持常态化摸排、动态化组建,创新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提升党建和服务管理质效。西城区不断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持续推动“两个覆盖”扩面增效,做到新业态发展到哪里、新就业群体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切实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新就业群体中去。

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为新就业群体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环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而各类“友好小区”“友好街区”等友好场景的打造,则可以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等最实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西城区打造北京市首个新就业群体主题党群服务中心,以及符合辖区商圈景区特点的各类友好场景,为构建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的氛围。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尊重。要不断完善职业保障,规范行业管理,维护好其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新就业群体有尊严、有保障,更有发展。此外,要不断探索新就业群体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提高社会融入感、归属感,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西城区不断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参与“红墙先锋”报到,使“西城小哥”成为继“西城大妈”后又一群防群治的新名片,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建者和共享者。

(本刊编辑部整理)

(责编:罗昕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