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挂的牌子更加规范了,开具的不合理证明也取消了;推行“公益+市场”运行模式,探索专业第三方运营社区公共空间,社区治理服务能力更强了……山东省淄博市围绕整治基层负担过重、基层治理活力不足问题,强化有解思维、创新优解路径,探索出一条基层减负担、社区优服务、群众齐参与的基层善治之路。
减负赋能 增强基层治理动力
基层负担过重、督查调研频繁、任务摊派加码,一度让村(社区)干部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对此,淄博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巩固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整治成果的通知》等文件,以一抓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整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以前社区各类牌子挂了摘、摘了挂,各种制度、职责挂满了墙,现在墙上的牌子少了,社区的负担也减轻了,有更多精力服务居民,群众满意度更高了。”张店区马尚街道世纪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邵涛感触颇深。
淄博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过清理悬挂的标牌标识,取消收入证明、居住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不合理证明事项等,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民服务。
“负担轻了,动力足了,步子才会快。”淄博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吕红星介绍,聚焦社区工作者配备,淄博市正在推广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两员”融合改革经验,进一步重整队伍、重构权责、重配资源。
谈到“两员”融合对于社区工作的影响,高青县高苑社区党委书记樊心陶赞不绝口:“新的措施让网格员有机会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工作更有奔头了。”
据介绍,目前已有多名网格员通过一定程序转录成社区工作者,工作干劲更足了,聚焦关键任务实现精准服务、为民办事效率明显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更优。
众议众筹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没想到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车位问题就解决了,看着真敞亮。”家住桓台县少海街道西苑社区澳门风情园小区的居民李慧珍说。
“澳门风情园小区近年来停车矛盾突出。”西苑社区党委书记杨斯雅介绍,破除绿化带改车位虽然是民心所向,但具体到改建费用分摊时,矛盾就多了。每户居民诉求不同,每个小区楼下停车位也不同,怎么让居民同心协力将车位改好,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能力。
“社区治理关键是要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杨斯雅说,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引领作用,带动党员、楼长、单元长等力量充分参与治理。
“开工之前我们组织单元代表召开协调会,并找施工方确定了实施方案和费用,有了多方力量的配合,网格员分别入户征求意见,顺利完成了居民签字工作,每家平均出资1500元便解决了车位难题。”杨斯雅介绍,整个施工过程,居民代表全程监督保证了改造顺利进行。
聚焦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自来水管线老化、飞线安全隐患、健身设施破损等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提升项目,淄博市推行“党建引领、众议众筹”社区微治理工作法,通过党组织调动群众力量,以民主方式解决民生问题,用协商办法解决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共建力量来自居民、共治智慧出自居民、共享成果为了居民”的治理路径。
多方共治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仅仅依靠党委、政府和社区居民远远不够,要不断链接资源、凝聚合力。
“我们积极响应全市《盘活社区公共资源,推行‘公益+市场’模式10条措施》,通过场地换取服务的方式,有效整合了优质师资力量,成功打造了‘家门口’的青少年宫。社区居民的孩子们可以享受优惠,居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高新区四宝山街道银泰城社区党委书记周蕾介绍。
银泰城社区还联合辖区爱心企业、驻地共建单位组织成立暖“新”城市星光里,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健康查体、交通安全教育等全方位、多功能服务。“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不时在微信群里反映周边各种突发状况,已成为社区‘流动网格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周蕾说。
社会组织也在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引领志愿服务、做好群众工作、营造社区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淄博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十条措施》,推动社会组织资源要素与基层治理需求的精准匹配和深度融合,支持引导1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20余类社区服务项目,基层治理质效显著提升。
(本报通讯员 尹建军 董晴晴)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