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进先锋·贵在行动” 为新兴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兴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阵地。贵州省遵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探索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在压实责任、有效覆盖、暖心服务、深化融入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党组织集中攻坚行动,着力引导新就业群体在思想上信赖组织、情感上认同组织、行动上跟随组织,通过党建引领把“最活跃的地带”打造成“最坚强的阵地”。

压实各方责任  完善协同运行机制

遵义坚持把健全“两新”工委运行机制作为突破口,着力加强跨部门统筹和协同联动,形成高效协同、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将新兴领域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建立组织部门与社会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定期沟通、分工合作等机制,做到“既扶上马,更送一程”。

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制定《归口管理责任清单》,推行“工委派单、部门接单、跟踪落实”工作闭环,压紧行业部门“管行业就要管党建”主体责任。深化货车司机党建工作试点经验,推动市县两级成立道路货运、外卖物流等行业党委66个,进一步树牢行业部门责任意识。

健全兜底管理机制。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纳入“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评价体系,指导基层更好履行兜底责任。健全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党组织成员“1+1+N”党员联系机制,通过“定期见面、上门服务、电话回访”等方式,切实兜住属地责任。

做实“两个覆盖”  持续健全组织体系

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遵义着力提升“两个覆盖”质效,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迈进,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新”力量。

“双找”摸清党员底数。持续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双找”行动,坚持“挂图作战、按图索骥”,线上整合行业部门数据与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撞库对比”,线下统筹行业部门和街道社区、行业协会、平台企业等一线力量,动态摸排平台企业744家,从业人员3.8万余人,党员1237人。

“双晋”实施动态管理。全面实施党员晋星、支部晋级“双晋”活动,结合“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工作要求,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培育选树先进示范党组织200个,排查整顿后进党组织90个。

“双提升”规范组织设置。常态化开展党组织规范管理行动,清理98个“空壳组织”“僵尸组织”。认真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选537名“两新”组织法人或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推动34名行业部门党员担任流动党支部书记,选派627名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归口指导,让新就业群体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解决“关键小事”  搭建服务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遵义结合实际、多措并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工站、“暖新”驿站、司机之家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完善服务阵地建设。探索在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帮助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灵活就业岗位。结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服务站点、户外驿站等场所,统筹建设综合性服务平台“红城驿站”519个,让新就业群体“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

健全诉求解决机制。完善“新就业群体点单、行业党委派单、成员单位接单、联席会议晒单”的“四单”工作机制,坚持分级分类分行业办理,帮助协调解决1500余件跨行业跨部门的“关键小事”。

选树先进典型示范。定期发布“最美”征集令,组织选树“最美货车司机”“最美快递员”等40余名。开展“护航高考”“先锋班组”等系列示范争创活动,评选30余名“先锋骑手”。积极从新就业群体中推荐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持续提升新就业群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引导发挥作用  凝聚治理合力

遵义坚持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加强教育服务,进一步引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效能。

“三学联动”做实教育管理。围绕“支部引领学、分类指导学、丰富形式学”的“三学联动”,创新“四领”学习法(即领学、领读、领讲、领会),线上推广“初心720频道”“820线上主题党日”等平台活动,线下整合利用“司机之家”“外卖小哥之家”等阵地,开展“书记论坛”等形式多样活动,持续增强党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设岗定责”推动参与治理。组织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建言献策、“学习身边榜样”“党建强企·红色护航”四项活动,组建志愿服务队56支,设置党员示范岗938个、划定党员责任区538个,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微岗位认领、微项目领办、微服务参与”“三微”活动,为基层治理增添新动力。“积分管理”激励担当作为。建立积分管理工作机制,引导1300余家“红城星店”提供积分兑换、商品打折等优惠项目,用“小积分”撬动“大作为”。

(贵州省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蔡梦达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