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志愿服务讲好成语故事

“饮水思源”“从善如流”“宾至如归”……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你能从街道边的旗帜、公园里的雕塑、公交站旁的展板、行人的只言片语中听到看到各种成语元素,感受到整个小城所散发的浓郁文化气息。

据统计,《汉语成语词典》现收录的5500多条词目中,出自曲沃的有300多条,与曲沃有关联的成语更是多达1500条以上,曲沃因此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为宣传成语典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曲沃县成立了“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

在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深厚的文化积累是向外传播的底气

曲沃,西周封国,北魏置县,是三晋源头、千年古县,数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为成语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养分。

“《晋文化典故》是我退休后创作的第一本书,历时3年,就是希望在严谨的成语典故研究基础上,让孩子们能把它当作历史故事书来读。”92岁的离退休干部景元祥说。为让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成语典故“洗尽铅华”,各类文化志愿者、学者志愿者们深入古籍,寻找成语的出处和演变过程,进行烦琐的考证和比对,共整理出版各类成语科普、学术书籍30余册。

志愿者们在曲沃县晋园里为群众表演成语《文公私访》情景剧。

事实上,这只是“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为宣传成语文化所做的“冰山一角”。为更好讲述成语故事,项目团队“研、学、讲、演、评”五项兼顾,创作成语典故情景剧剧本、歌曲,培养成语典故讲解员、成语故事演员志愿者,策划成语典故大赛、书画展……团队成员和志愿者们用高度专注和无限耐心架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延续曲沃成语文化的传承。

把成语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

“讲成语学典故,也要从娃娃抓起!”听故事还不够,要让孩子们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于是,“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在2017年开启“小小讲解员”子项目,至今已有161名同学通过面试、培训、考核后上岗。2023级小小讲解员的构成比较特殊,学员们分别来自太原、临汾、侯马、曲沃、附近乡镇,省、市、县、乡都有,让项目团队老师们不禁产生顾虑:“家这么远,一旦培养出来能坚持做下去吗?”

沟通过后,项目团队与家长们、孩子们共同立下约定。老师们尽心教导、积极协商,家长们全力支持,“小小志愿者”们克服礼拜天不能睡懒觉、小长假不能出去玩、兴趣班时间冲突等困难,成为晋国博物馆讲解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小拼图”,每个人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在结业仪式上,一名家长深感孩子的变化之大,说:“在太原和曲沃之间往返的这一年里,他认识了生僻字、区分了各种文物的名称、梳理了晋国的历史脉络、懂得了讲解的礼仪、知道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了独自坐高铁,从略知一二到得心应手,从不敢张口到自信满满,越来越自信、独立。”

中华文化与志愿精神的美妙碰撞

2024年的五一假期,曲沃县晋园景区的一角被参观人群团团围住,不时有叫好声传出,原来是“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正表演成语情景剧《晋侯迎宾》。不设舞台,不搭背景,他们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和机智的台词交锋,刻画出不同角色之间的智慧碰撞和命运纠葛,让各方游客共享这一场文化盛宴。

“成语像是散落地上凌乱的珠串,被历史的经线一颗一颗穿起来。” 高中时,曾在“讲成语学典故”团队参与举办的“赓续文脉,晋心筑梦”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魏瑾茹说。她大学假期又回到家乡,成为“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在为游客服务过程中,她总能将各种成语典故脱口而出,获得“传播家乡文化”和“所学变成所用”的翻倍成就感,因而乐此不疲。

在曲沃,越来越多像魏瑾茹这样的青年们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为家乡成语文化自豪,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时尚,成为“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希望。

“知古鉴今、以典说新”,成语出自传统经典,承载着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表达着悠久独特的中国文化。“讲成语学典故”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成语不仅写在书里,更“活”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